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贵池乡傩,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久已闻名天下。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贵池乡傩点燃了贵池山乡的一片火爆,狂欢。生活在贵池城里的我,年年渴望正月初去乡下看傩戏。今年正月十五,我亲临了仰慕已久的青山庙会。  相似文献   
72.
约公元前1066年的西方周族,在经过先前周文王的苦心经营后,由一个蕞尔小邦发展成拥有数十万大军的强国,为灭殷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武王继位,在孟津观兵之后二年,这时期的周族已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了能与殷帝国抗衡的优势后,从而发动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即“武王伐纣”之战)。当时跟随周方参战中的巴、蜀二国不仅参战人数众,而且还是周方作战的先头部队,在大决战的关键时刻,巴蜀之师以威武,勇猛之气势压到了对方。  相似文献   
73.
桃园结义史载不详,却流传广泛.考其故事,成于元中期而兴于元末明初,此与时代背景有关.其后赖杂剧、小说之渲染,更成为后世追捧的典范,甚而至于出现以刘关张为主体的三义宫(庙).桃园结义虽非正史,倒也并非空穴来风,实有渊源.结义、结盟,古已有之.后人效仿内涵更加广泛,融入了时代特征.结义即将非血缘关系人群以准宗族形式聚合一起,以助弱抗暴.清廷与蒙古"结义",为了团结而打击分裂;秘密组织结义是团结民众,对抗朝廷.均以结义为手段,而各自取舍不同罢了.无论怎样,"义"实为我中华民族之传统精粹,故而千古流传.  相似文献   
74.
明清时期,城隍庙作为一种“国家化”神祗的物化标志,其理想状态是与各级官僚机构相对应。与此并存的是众多作为“异例”的城隍庙。认识此类城隍庙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原因,有助于深化城隍信仰研究。就明清时期的山东而论,镇城隍庙的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必然联系;城隍庙处于城外与礼制无违;对应于同一官僚机构的数座城隍庙并存的情况是官方极力避免的。  相似文献   
75.
汉代神学思潮与汉乐府郊庙、游仙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神学思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帝王的造神活动是汉代神学思潮涌动的内在动力 ,方士的积极参与是汉代神学思潮向前发展的外在推力 ,汉儒的天人感应、祥瑞灾异学说是汉代神学思潮的理论基础 ,方士和儒生的结合衍变出了谶纬神学 ,并导致了经学神学化和神秘化。汉乐府机构的发展和扩大 ,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汉代神学思潮的需要 ,汉乐府中的郊庙、游仙诗是汉代神学思潮的直接产物 ,反映了汉代神学思潮的某些思想内容。同时 ,汉乐府郊庙、游仙诗在音乐的曲调上 ,在诗歌体裁和表现手法上也吸取了民歌的养分 ,从而使其在艺术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并成为汉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   
76.
周文王为灭商铺平了道路,继位的周武王遵循父业,积极做灭商的准备。他筑镐京,东观兵,强军备,观殷情,欲一举而灭之。周武王伐纣前的诸问题由于文献记载不一,所以古今学者的认识和说法不尽一致,作者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分析,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7.
关于武王克商之年问题,历来有二十余种说法。运用张 汝舟先生“取证于天(天象),于地(出土文物),于史(历史典籍)”的“三证合一”的方法, 对《尚书》等史籍中的有关记载的考订,推算出武王克商之年应为公元前1106年。由此也可 建立起一个《夏商周年表》。  相似文献   
78.
有清一代,直省驻防旗人分驻各地长达200余年,寺庙作为驻防城内一种特殊的、开放的社会空间,是大批旗民信徒表达精神诉求的重要场所。本文考察清代直省驻防八旗寺庙内的祀神,分析寺庙祀神来源、武将崇拜以及驻防八旗旗庙的特点,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直省驻防旗人的宗教信仰以及旗民关系的面貌。  相似文献   
79.
本文根据古典文献考证了《尚书·武成篇》关于武王伐商的记载与周原甲骨文Hll:l内容的关系。指出,此卜辞所记“癸巳”日之祭祀情况,应当是记载武王伐商起兵当天举行祭祀的情况。  相似文献   
80.
新绛东岳稷益庙的明代壁画,题材内容相对其他寺观壁画有其特殊性,它是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及晋南民俗为题材的;其人物类型多样,形象生动,有帝王、官吏、侍女、武将、神仙鬼卒、农夫等;它的艺术魅力还体现于以实景式构图表现的宏大场景、精致的水墨山水、极具表现力的线条,以及典雅的画面设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