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于傅姓     
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传统。"行小更名,坐不改姓""五百年前是一家""您贵姓?"这些熟语表达出了人们对于姓氏的重视。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统计:傅姓现有人口600多万人,居全国100个大姓中的第36位。傅姓的起源最大的一支傅姓,据传出自约3000多年前的山西平陆,传到110代左右,现在被认为是所有傅姓的正宗始祖。,  相似文献   
2.
我有一个老师叫殷海光,在台湾蛮有名的。他在台湾和雷震办《自由中国》杂志,办了十年,被蒋介石反掌一扑,雷震被关了起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由主义产生于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最为深重之时,中国自由主义者在道德热情与逻辑理性的张力与矛盾中,批判传统以扫清救国建国的障碍,倡导自由民主以启智救世,苦心探索,呼号于世.但理论与现实层面的双重困境致使自由民主的价值诉求沦为空洞的口号,无法真正落实.严复、胡适、殷海光以及林毓生、张灏等中国四代自由主义者历经近一个世纪的艰苦探索,从对传统的拒斥、疏离走向反省和认同,逐渐走上一条理性沟通的新路,昭示出中国自由主义传统文化观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据李敖的老师殷海光研究,中国文化中"孝"字的意义被无限扩大化了,所以古人送礼之事,首推寿礼。《红楼梦》中描述贾母80大寿送礼情景时有这样一段文字:"自七月上旬,送寿礼者便络绎不绝。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杯各四件,帑银五百两。元春又命太监送出金寿星一尊,沉香  相似文献   
5.
台湾著名自由主义思想家殷海光的宗教信仰,表面上看似乎充满着矛盾与悖论,但深入探讨其思想,可以发现,殷先生的宗教信仰是与自由主义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是追求一种彻底的“心灵的自由”。他的思维轨迹是在否定上帝→讨论宗教→确认上帝的存在(心灵自由)递嬗着多层次的人生周折,其宗教信仰自由思想在今日仍然具有积极的道德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殷海光早年就以"五四"为旗帜,极力的提倡科学、民主与自由,揭露中国传统的缺陷,进行着激烈且全面的反传统.殷海光晚年对五四运动、五四反传统现象都有了理论上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林毓生先生指出:“在中文世界的学术界.从二十世纪初发生文化与思想秩序的解体以来.再加上各种政治势力对其不断的压抑与干扰,使得相当数量的‘研究’,只停留在拼凑陈腐或摩登的词语,杂乱的引用材料,不知所云的境地。”诚哉斯言!试观当下国内学界,有几人经受过严谨的学术训练,真具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殷”名号起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中用作地名或国名的"衣"字,本为东夷族称的转化字,商代末年周人称商为"衣",实际是指商人为夷人.入周以后,周人仍多称商为"衣",又或称为"殷","衣"、"殷"名异而实同."殷"名号的通行大约始于周康王时.旧说商又称殷起于"盘庚迁殷"是没有根据的,以商都为"殷"亦出于周人的习称.  相似文献   
9.
近20年以来,伴随着各种问题的产生,大陆知识界的讨论风气已经形成。不仅涉及的名目纷繁复杂,而且讨论的声势规模都颇为壮大。这表明知识分子的自觉———经过20年的学术训练和现代知识分子意识的修复与培育,知识分子的问题意识与参与意识、对问题反应的敏捷、介入问题的深度和解决问题的决心与热情,都到了鼓舞人心的程度。但是,与之相伴又产生了这样一种情况,即在很多时候,争论乍起,风起于青萍之末,马上变得沸沸扬扬,但争论过后,又状如秋风扫落叶,冷冷清清。过程突出,结果茫然,所讨论的一些重要思想和观念,概难留下真正的积累性成果。在这一…  相似文献   
10.
殷海光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一书的作者在掌握翔实史料的基础上,围绕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具有原创性的探讨,开辟了殷海光思想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