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16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00篇
综合类   762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文学思潮是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潮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个社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以及那个时代起主导作用的文学创作的理论和方法。文学思潮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深层性;二、理论性;三、群体性;四、时段性;五、实践性。对于划分和命名文学思潮,应该尽可能地宽容。然而,宽容并不是没有原则。当代中国文坛独特的结构和制度,决定了当代文学思潮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文学理论和创作极度密切的关系;二、文学思潮少有自发产生的,基本上是自觉的、自上而下提倡的;三、由于基本是自觉的,所以是理性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文学已经走完了它的全程 ,并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的记忆与案头。纵览 2 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进程 ,可以看出 :从“人文主义精神”到“社会主义思潮” ,再到世纪末“现代主义理念”的“生、住、异、灭”的嬗变演进 ,这些决定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走向 ,也使传统“现当代文学史”分期理论与编史叙述的本质缺陷清晰地暴露出来 ,从而有力地支撑着“2 0世纪中国文学”编史叙述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从 2 0世纪初引进中国 ,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中形成最有影响的文学思潮。在百年文学的发展过程中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经历了多重畸变与变异 ,也经历了多次的“恢复”和“回归”。研究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的百年嬗变 ,对反映 2 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分析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 2 0世纪文学的影响和作用 ,探索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规律和 2 1世纪文学的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三虎 《探求》2004,19(3):29-37
本文主要研究技术空间发展的全球化和本土化两条进路的相互关系,认为极端的技术全球主义(技术全球化正在消除一切民族界线障碍)和技术民族主义(防止技术全球流动,维护国家利益)必然存在着冲突,但实际的情形却是技术全球化和技术本土化处于共生演变之中,或称技术全球本土化,因此只有奉行一种积极的新技术民族主义政策(启动技术全球化杠杆,维护国家利益),才能真正立足技术本土化,通过国际合作应对技术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颓废主义文学思潮诞生之初,有着对传统僵化思想及模式化创作手段反叛与挑战的前卫意味。它走过文革后期的政治高压时代以及朦胧诗、文化寻根、先锋派文学等历史阶段,最终在部分新生代作家手中断送了它最后一点存在的合理性。于是,新理性主义也就必然在文坛应运而生。新理性主义的产生是时代进步的呼唤、人的精神净化的要求,也是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体现了先进文化代表的理性力量,有着弘扬人文精神,摆脱物欲横流的现实危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可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世界”遗产——超越文化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 1 1月 2 1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将 2 0 0 2年作为联合国文化遗产年 (UnitedNa tionsYearforCulturalHeritage)的决议 ,这是因为2 0 0 2年是《世界遗产条约》缔约 3 0周年的时候。在《世界遗产通讯》2 0 0 2年 3 /4月号 (总第 3 4期 )上 ,刊载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总干事长松浦晃一郎的纪念文章 ,文章的开头就谈到了喀布尔博物馆 ,“在历时 2 0余年的战乱中 ,荒废的喀布尔博物馆大门上 ,数日前不知是谁贴上了这样的格言‘只有文化的生存 ,才有国家的生存 (Anationisalivewhenitscultureisalive .)’。这一具有象征…  相似文献   
18.
英国马克思主义著名学者伊格尔顿的爱尔兰研究中,蕴含着深刻的民族主义内涵,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民族主义的心理建构、民族主义的思想载体、民族主义的催生语境.随着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民族主义力量仍有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敏 《江汉论坛》2007,(2):115-117
批评界对奈保尔的评论多集中在其作品的"后殖民"特征上,而奈保尔本人提倡作家应当是世界人,认为作为世界人的作品不应该囿于狭义的种族主义或民族主义.本文以其代表作<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为例,通过对小说主人公毕斯沃斯先生悲喜交加的人生故事的解读,揭橥作者对寻绎"自我"意义的个体的悲悯情怀,对他们生命价值的张扬和肯定,以及作品所蕴涵的超地域性的人类关怀.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文学思潮观形成于对欧洲文学思潮的译介,厨川白村最早进行欧洲文学思潮史的系统研究并明确阐述了自己的文学思潮观,成了后来日、中研究者仿效的主要范例。受厨川白村影响,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写了《摩罗诗力说》一文,是中国人研究欧洲文学思潮的开端。五四运动前后,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以及文学研究会均受到日本影响。中国的艺术思潮研究走了一条与日本近似而且联系紧密的道路,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依赖于“日本桥”的中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