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263篇
劳动科学   89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8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593篇
理论方法论   99篇
综合类   1563篇
社会学   206篇
统计学   10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蓓 《现代交际》2011,(9):84-86
本文试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角度论述《要要成群》中颂莲的疯癫状况。在故手中,一口废井,牵引出几段往事,几具残骸,也牵引出颂莲的几许情绪,一段人生。颂莲没有成为废井的祭品,却因为目睹了废井的秘密而终陷疯癫。面对那口人人忌讳的死人井,颂莲从感到“好奇”走向“怕”直至在分裂之际而生“畏”。疯子颂莲,拒绝维护死人井秘密的颂莲,被陡然隔离在陈府乃至整个世界之外,悚然无亲。自此,一道裂隙横陈在颂莲的生命里,而畏作为分裂之际的此在之情绪,它同时开启出另一道光照:分裂之际人的此在面向无而超越了存在者整体,在超越之中,夲己的能在于裂隙之嵌合中而得到持存。分裂是此在嵌入无中的畏之情绪,是此在为维护人之本质的一种牺牲,更是此在源于夲己而无所意求的另一种气息。在分裂之中,此在达乎本质。  相似文献   
992.
专栏评述     
评《演化网络的Mandelbrot定律》不知道各位读者是否还记得2010年第5期史定华先生对于无标度网络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评述?其中,史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尽管无标度网络研究已有超过十年的历史,演化网络度分布的推导,是一个远远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文章能够一蹴而就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我相信任先生的文章一定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993.
职业安定是劳动者的基本利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为保障职业安定的基本制度不可动摇。稳定不等于僵化,灵活用工不等于短期用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灵活用工不存在本质上的矛盾。应妥当平衡劳动者职业安定与企业灵活用工的利益冲突。《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基本合理,但解除条件则略显严格。未来应适当放宽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的限制,并更多的采用经济性手段限制解雇。  相似文献   
994.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是一个有力的保障,该法的颁布布彰显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其中无固定工作服限劳动合同制度的规定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热议,并由此引发了一些企业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规避的现象。本文粗略解读《劳动合同法》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主要结合中国司法现实,主要从刑事诉讼出发,分析了中国证人出庭难的"摆谱"状况原因,并侧重于中国语境下证人出庭的司法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成名作《骨》是新唐人街叙事,叙述者以局内人的视角以探寻妹妹安娜的死因为主线讲述自己家族的故事。本文借助台湾学者“隐无”理论和社会学家彼得·邝的研究成果分析探讨小说中的潜在文本。与此相关联,本文还借助卡尔·米勒的“类我”学说分析了小说中两种类我关系,指出作者的生活经历可以为读者理解作品提供参照,“逃离”是文本中三姐妹相同的选择,而三姐妹急欲逃离的正是潜在文本分析中揭示的生活现实。  相似文献   
997.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案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自己从事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探讨《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创新意识培养、教学组织创建新环境、和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的各种途径及方法,对改善《组织行为学》课程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8.
在法治化不断完善和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法治理念和封建遗留人治思想产生激烈冲突。无讼文化作为封建人治社会中形成的核心法治思想,被很多人认为是妨害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封建遗留思想,是必须剔除的。无讼文化在中国土地上繁衍几千年,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国人的处事和思维,其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被称之为熟人社会的广大农村,在法律框架内批判的继承,引导和吸纳传统无讼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将有利于我国法治化的推进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99.
根据电火花加工的动作特点,对已有的PMLSM 电机的伺服驱动器进行二次开发,即利用MSComm通信控件对伺服驱动器进行控制,同时开发了控制界面。利用开发的系统进行了试运行,并对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PMLSM )直线驱动装置进行了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测试,结果表明PMLSM直接驱动具有非常高的定位精度与重复定位精度,最后分析了影响精度指标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消费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审美活动普遍发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其范围远远大于"艺术"活动.但是,这并非否定审美的无功利性.近年来,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带有对于"审美"的误解.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只能说是日常生活资料的审美化,实质上是商品和消费的审美化.从表面上看,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比以往更加广泛,实际上却是审美活动被利用和夸大,掩盖了商品消费全面侵占日常生活的真相.因而我们提出:让消费回归消费,让审美回归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