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鲜卑代国的成长与拓跋鲜卑初期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拓跋鲜卑建立过中国历史上的北魏王朝,此前近一个世纪中,鲜卑拓跋部在幽并边地汉族士人的影响下,改变其旧的部落形态,向中原传统的专制政权体制转变,经历了相当曲折的过程。鲜卑代国时期的历史进步是拓跋鲜卑接受汉文化影响的结果,并为后来北魏的历史过程定下了发展的基调。  相似文献   
62.
文章考察了史世爽先世受牒的历史,认为唐代萨宝府下的祆正、祆祝,专为管理胡人信教而设,属中央王朝的职官体系。经历了安史之乱和会昌灭法后,祆祝的任免权已转归地方官,其祆教色彩渐淡。至宋代,祆祠更纳入中原王朝的祭礼,成为地道的汉人信仰。唐宋之际祆祠庙祝任免权的变化,正反映了这一外来宗教如何逐渐融入中土社会。  相似文献   
63.
本文指出“边缘”是我们察觉自身认知偏见的关键场域;理解“边缘”奇特、陌生的现象后,我们才能将自己熟悉的现象视为“奇特”,而对它产生反思性了解.为了对社会本相有反思性理解,本文以移动凹凸镜为喻,介绍一种借着移动、多点的观察比较,以认识社会本相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4.
频繁的国际交流使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外来词不断增多。这些外来词主要包括完全音译、音意合译、音译加类名和外语首字母缩略词四类。在目前的外来词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港台音译词流行、外来异形词增多、首字母缩略词使用不当等问题。在外语词进入现代汉语系统时,必须接受一定的汉化处理,以符合现代汉语的发音习惯、词汇和语法规则。在外语词的汉化处理过程中,社会应遵循“柔性原则”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从而促进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5.
元氏墓志为北魏时期的皇家墓志,形成于北魏汉化的关键时期.由于墓主人的地位显赫,使得元氏墓志书、刻俱精,代表了北魏时期的书法水平,可与南朝书法相抗衡.元氏墓志在整个北朝书法中特色鲜明,与同一时期的造像记、摩崖等有较大区别,点画圆润,结构精整,用笔方圆兼施,其俊美秀逸的风格显然受到了二王行草用笔的影响.北魏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汉化政策,造就了元氏墓志在书法艺术、型制及文体方面新的成就,其书体风格在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大变革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隋唐书法艺术走向辉煌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66.
中行说是西汉时期投降匈奴的宦官,颇受老上单于和军臣单于的器重.他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包括匈奴之强因其风俗,抗礼汉庭、反对民族歧视,以汉之长补匈奴之短等观点,其民族关系思想以反对汉化为主要特征.中行说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与汉朝对中行说的排挤有关,也与匈奴单于及其部众的支持有关.他的民族关系思想虽然立足于匈奴的现实,但也片面夸大了汉朝文化的作用以及汉与匈奴的对立,对汉匈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7.
冯太后对孝文帝近乎虐待式的教育,拓跋家族皇权至尊的尴尬,以及冯太后耀眼的政治光环,给孝文帝童少年心灵带来巨大心理创伤和压力。作为帝王的孝文帝,在冯太后生前有如傀儡,冯太后死后,由于鲜卑元老旧势力的掣肘,孝文帝在平城仍很难施展抱负。因此,迁都与汉化是使他的压抑与焦虑获得的释放,完全外化为其思想主流,并在亲政后一直支配着他的行动。  相似文献   
68.
笔者以北朝以前、辽金时期、元清时期为序梳理考察了北方少数民族边塞诗歌发展嬗变的历史,认为有一条诗歌艺术逐渐成熟而民族特色逐渐退化的发展嬗变轨迹,其发展嬗变的外在动因是经济文化,内因则是少数民族诗人对汉文化、汉语及汉族诗歌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69.
以鲜卑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古之逐步汉化是中国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而其进程前后持续三个多世纪,则具体过程之困难概可想见。本文通过北朝碑志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了考察,分别从族源出处、文武转化、人际伦理等方面揭示出少数民族在接受汉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挑战以及其内在的矛盾与冲突。文章最后指出,尽管面临种种矛盾与问题,但总的历史趋势却是向着民族大融合的方向发展,这种大融合为后来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0.
外来词的借入方式和汉化方式 --兼论外来词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词是其他语言符号的借入,作为一种符号的借入,是形式和内容同时借入,即外来词是以语音一语义方式借入,加入文字的因素,则是以字形一语音、语义的方式借入。根据外来词的借入方式,可以把外来词分为借音词、借形词、借音借形词三大类。外来词借外语词语形、音、义结合方式的同时,又融入了汉语词语形、音、义结合方式。外来词中的汉语形、音、义结合方式便是汉语对外语词语的汉化改造。经过汉化,外语词语才成为进入汉语系统的外来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