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5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主要记叙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逸事,涉及范围广大。其中,以“德行”门类为首,可见魏晋时期个人的道德、品行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德行”这一门类中,我们可以从魏晋名流的所言所行之中,感受在社会动荡时期,这些名士们身上多体现出来的忠孝仁义,以及在魏晋玄学影响下的清议之气。  相似文献   
22.
对汉魏之际的清谈浮华,可尝试将其置于“文质世运”这一语境来加以讨论。汉魏之际的社会政治演变,表现为一个“质文代变、文质互救”的模式,即:汉末文弊,曹魏争之以质,曹魏中期以后,治道又由质转文。汉魏之际的清谈浮华与宦官擅权、选举不实等政治问题相伴而生,是汉末文弊的一种表现。曹魏代汉是一个“救文以质”的社会政治过程,清谈浮华在这一时期自然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不过曹魏中期以后,汉魏之际的政治却又表现出“由质趋文”的中途转向,清谈浮华也得以重新发展。不过,正始清谈更多的是一个思想学术问题,它受玄学的主导。由此,汉魏之际的清谈浮华将到达一个新的阶段--魏晋清谈。  相似文献   
23.
汉末至魏晋时期的名士阶层,由于儒家正统思想分崩离析和战乱频等内外形势的影响,在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上由切近人事的谈论转变为玄远旷达的清谈,以此展现出他们郁闷屈抑的精神状态和独树一帜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4.
嵇康生活在政治制度极为黑暗的魏晋之交。当时的司马氏集团用儒家忠孝思想麻痹世人,这使得部分士人感到极度失望,于是开始用清谈玄学来抒发内心不平,希望通过超脱现实、远离尘世的思想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因而,嵇康诗文中既有老庄优游容与的生活方式,也有孔孟关注现实的忧患意识。儒道两种思想意识的冲突构成嵇康思想中不可开解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25.
刘惔是东晋清谈的领袖,但并不像有的学者断定的那样只是一个清谈家.刘惔的清谈是其进入仕途的途径,刘惔实际上和干宝一样,都是谨守礼法,维护皇室威权,勇于自任的.作为学贯儒道的清谈宗主,刘惔不仅读懂《搜神记》鬼神世界所贯穿的孝、德、仁、礼的儒家观念,而且面对着建武中的时政格局,刘惔洞察干宝欲借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以见吉凶、察时变,明国家政治得失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26.
<世说新语>可补六朝秀句创作与批评之史缺,从<世说新语>还可见出六朝秀句标准的变迁是由志而情、由学而文、由理语到景语、由佳句到美句的交互而错综的过程.六朝秀句创作与批评兴起的原因,从<世说新语>来看,一在人物品评对秀出人才的欣赏,二在清谈的审美倾向,三在晋人对山水美的发现.  相似文献   
27.
<世说新语>所载两晋名士清谈,既谈玄理,也谈辞赋.谈赋的形式有赋家自评、作者与读者间的论辩.还有读赋会式的研讨;赋谈内容包括赋的思想艺术、人物品藻、模拟与创新及言意之辨等命题.两晋士人赋谈关注"当代"赋的创作,影响了社会重赋风气的形成,促进了赋的创作和传播;同时,因其充满玄理意蕴,注重赋篇的整体风貌.给读者留有充分的接受空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28.
清谈与感兴     
清谈与感兴是汉魏以来的士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起源于东汉晚期的清议活动,人物品评中渗入了浓烈的道德与审美的因素,通过感兴来概括人物品性,即景生发的情形大量出现。正始之后,清谈趋于玄虚,引发了玄学的兴盛,东晋时期褪去政治功利性,审美游戏的成分增强,文艺作品是人物心志的写照,对人物的批评与文艺作品批评相联系,清谈影响到文学创作领域。魏晋之际,清谈与感兴的结合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出两极互动的趋势,既深化了人物批评的蕴涵,又将人物批评升华为玄学的义理,这与特定年代的士大夫心志与时势有着直接的关系。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发起的兰亭雅集,即是清谈言咏与感兴的结合。从这个角度去解析兰亭诗会及其作品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9.
由于对自身审美意识的充分自觉,魏晋时代的文学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了高度的成就。魏晋文章以析理绵密见长,得益于其时盛行的玄学清谈风气;其辞藻之清雅优美,则得力于“江山之助”。可以说,以论理辩难为主要内容的玄学清谈使魏晋文章显得犀利明快、攻守有余,而士人们对于山水清音的重新体味与由衷叹赏,也赋予了其时文学清新自然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30.
东晋玄言诗的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玄言清谈具有一种艺术意味和艺术精神。玄言诗产生于清谈的文化背景中,以玄言的方式表现出诗人们的现实感受与高情远致;玄言诗中频繁使用的玄学概念,也同样洋溢着充沛的艺术精神。玄言诗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