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6篇
管理学   175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187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4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91.
成渝经济圈是我国区域经济圈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成渝经济圈构建的制度背景,以2006—2020年成渝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成渝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是否能够促进成渝地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发现,成渝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能够促进当地制造业企业创新,具体表现为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的双重增长;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该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促进产业集聚、缓解融资约束是成渝经济圈一体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92.
593.
“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基本原则。川渝产业重叠度高,需要通过体现各自优势、互补协作、资源利用最大化,来实现错位发展。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提出四川省各区域、各产业如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进行定位、分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94.
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风光壮丽、风情浓郁,生活着汉、哈萨克、回、维吾尔、撒拉、藏等13个民族,总人口1.1万余人。近年来,阿克塞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紧紧围绕“一点、三区、四基地、五大景区”的文化旅游布局,全面推动全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多彩阿克塞·好客哈萨克”文旅品牌,共打造完成A级旅游景区5家、户外徒步线路5条、市级研学旅游基地4处等。2022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28.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亿元。  相似文献   
595.
都市圈框架下的四川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成都都市经济圈是优化四川经济空间结构的必然选择。构建成都都市经济圈,有利于加速城市规模的扩张,增强城市问的空间聚合度,优化经济活动的空间配置,充分发挥城市群发展成本低、土地占用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好、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市场竞争力和生产集约能力高、积聚国民财富能力高的优势,有利于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专业协作,使区域的整体功能得到很好发挥,更能推动四川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和产业链、产业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596.
“春风”岁岁如约至,百企万岗应诺来。随着节后务工人员陆续返岗和企业相继开工,各地人力资源市场迎来“招工潮”。人勤春来早。春节假期结束的第二天(1月29日),四川省2023年“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暨成渝双城经济圈劳务协作·东西部劳务协作专项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安市举行,正式拉开了全省“春风行动”的序幕。自活动开展以来,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招聘活动,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符合认定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以及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搭建起了求职招聘平台.  相似文献   
597.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进特征、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产业集聚与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关系,并通过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在环境规制约束条件下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间虽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水平相对较高,但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类型转移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并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在提升本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同时,还存在较强的空间负外部性;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呈现边际效益递减的特征。  相似文献   
598.
川渝高竹新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全国首个跨两省市的试验区,首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两年来,经过探索和实践,在构建共建共享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分工协同的产业合作机制、异地通办的政务服务机制,形成联系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体,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双城经济圈建设内生动力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有益经验。然而,当前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进程中依然存在三个方面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收益共享分配长效机制有待优化,经济指标统计分算体系还不完善,经济事务衍生法律问题亟待解决等。因此,为进一步优化川渝高竹新区利益共享机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整体成势,本文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文献研究,对川渝高竹新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重点总结和分析利益共享机制改革的有益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599.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成渝地区文旅资源丰富,既有相似性又各有特色,各自在行政区划内发展,如何实现文旅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是必须要回答的现实问题。双城在宏观政策和微观操作方面有一定合作基础,但存在行政壁垒难以逾越、协同性不够导致的同质化、非核心节点城市文化旅游开发不足、旅游管理服务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双城文旅一体化发展模式及路径,认为须把握好文旅融合基本原则、明确文旅融合重点方向两个关键,坚持政府管理与服务协同一体化、文旅资源开发利用协同一体化、文旅产品营销与推广协同一体化、交通设施建设与提升协同一体化、考核激励与扶持政策协同一体化。  相似文献   
600.
科学合理的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促进地方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撤县(市)设区"政策是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方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位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撤县(市)设区"政策是否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力,需要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文章基于2010—2019年共101个县域样本面板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政策实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从政策实施的具体区县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两个层次进行效果检验,以综合研判"撤县(市)设区"政策对经济发展、区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体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加快经济发展进程;"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具有明显地区差异,重庆市的实施效果优于四川省;政策实施的促进作用为短期激励,且需经历一定适应期方能充分调配市政资源驱动县域经济发展,激励作用会随时间逐渐减弱。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产业聚集效应在政策实施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可通过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区域内大量企业聚集而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产业聚集效应能够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信息交流与提升分工合作效率,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行政区划,应考虑各地区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区划调整政策;协调中心城区与外围县域经济发展关系,根据区域未来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城区功能定位与县域发展格局;提升政策实施经济效率,科学合理挖掘资源潜力,优化区划调整内涵。文章从理论假说出发,经过系列实证分析检验,对典型内陆经济增长极县域经济区划调整的经济效应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拓展区划调整影响效应研究,可为地方政府行政区划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