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14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82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生产技能教育是体现凉山彝族社会传统家庭教育的经济功能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教育直接作用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的具体表现。这种技艺传授方式,至今仍为凉山彝族地区乡村农民家庭教育所广泛沿用,成为彝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2.
崇拜巫鬼、神灵、自然、祖先等具有原生崇拜性质的信仰体系是凉山彝族的传统宗教,其中,祖先崇拜是彝族宗教的存在方式,而祭祀祖先是彝族祖先崇拜的表现形式。为使祭祖仪式顺利进行、祖人先灵及时归祖而福佑子孙、安康后人,在举行大大小小的祭祖仪式时,彝人都会事先延请毕摩为之进行历算、占问、择日等巫术占卜活动以通神明、定吉凶、决成败、断祸福。  相似文献   
63.
凉山彝族漆器原本是人们的生活实用器,改革开放后,随着民族文化的复兴,逐渐成为了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之一。近十年来,漆器作为礼品、旅游工艺品的需求大大超过了作为实用器的需求。以"看"为主的消费超过了以"用"为主的实用性消费,消费市场可分为三类。漆器工匠的生产经营受到各种力量的影响,其中对工匠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现代科技、直接相关的政策和消费市场。漆匠在与这些力量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三种生产经营模式。其中,传统消费者和传统消费习俗是传统工艺得以保持、延续的动力和生命力。2007年以来,凉山彝族漆器制作技艺成为了省级、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只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凉山彝族传统漆艺的保护,而传承人的认定对传统漆艺的传承、保护利弊都不太大。为了凉山以礼品、旅游工艺品为主的化学漆器的生产能够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凉山彝族传统漆器工艺,应该认真实施《凉山彝族漆器地方标准》,建议在政府的主导下成立漆器工匠的行业协会,由工匠们自行管理。  相似文献   
64.
本文对近一个世纪我国彝族史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及评述。 2 0世纪前 50年 ,是我国彝族史研究的开创阶段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我国还只有很少的学者专门从事彝族史研究 ,且研究领域比较狭窄 ;新中国成立后 ,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彝族史研究发展迅速 ,硕果累累 ,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65.
杨甫旺 《学术探索》2007,(5):113-116
50多年来,永仁县谢腊村彝族婚姻家庭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婚嫁打破了传统血缘、民族和地域的界限,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多元化婚姻模式的传承,为现代谢腊彝族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了良好基础,"养儿防老"观念日趋淡薄。谢腊彝族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和直系扩大家庭为主,婚姻礼俗中的当事人、父母、媒人的角色发生了转换,青年男女在婚姻中获得了自主权,家庭关系呈民主化趋势,妇女的家庭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这种婚姻家庭生活方式有选择性地继承了传统、吸纳了现代文化,它对谢腊彝族社会生活方式乃至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李晓莉 《学术探索》2004,(8):112-116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直苴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区,其婚姻家庭无论是在择偶标准、婚姻缔结、婚姻关系调适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本文在对直苴彝族婚礼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解释其特点,探讨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7.
南北朝时期彝族女学者阿买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学者 ,她不仅在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历史记叙与史学理论方面都有重要的建树 ,而且还具有朴素的民主思想与环境保护意识 ,在彝族医药学创建上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8.
彝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惯法和纠纷解决机制。在今天的凉山彝族地区,既由于传统的根深蒂固,也是由于人们现实的需要,"德古"调解依然是彝族群众解决纠纷最主要的方式。探讨如何利用"德古"这一传统文化资源,将其传统的法律职能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更好地为今天的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9.
凉山彝族传统生态道德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彝族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宗教中,蕴含着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环境相适应、节制欲望、适度消费等生态保护观。这些生态保护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0.
[摘要]火把节是彝语支民族中的重要节日,在彝族中最为隆重,人们所见时间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所以,形成这样的印象,一提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人们就想到火把节,一提到火把节,人们就自然的想到彝族,这充分说明了彝族与火把节的关系。其实,过火把节的时间“六月二十四日”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覆盖面很广泛。但在彝族中一直传承并以火把节的形式加以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