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1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物欲是人的普遍本性,是人创造一切的基本动力.所以,物欲的存在是天然合理的.但如果把物欲绝对化,成为一种物欲症,就会肆无忌惮地实施物欲型犯罪.物欲型犯罪是为谋求物质欲望满足而实施的侵犯他人或公共财物的犯罪,它包括经济犯罪和财产犯罪两种基本类型.改革开放以来,物欲型犯罪一直保持高发态势,这与物欲症泛滥和社会上大量消极因素存在是密不可分的,这些消极因素,主要包括拜金主义泛滥、病态高消费、贫富差距过大和犯罪机会大量存在等.  相似文献   
22.
现代境遇中的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技术理性之上的现代社会生活 ,以肯定人的物欲为前提和基础 ,创造了发达的工业和商业文明 ,因而具有勿容置疑的善和合法性。但基于技术理性之上的现代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人的个性 ,使人功能化、标准化、齐一化。美育以其独到的非功利性和超验性以及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在制衡人过度的物欲以及人个性的丧失 ,为现代人生命召回诗意 ,担负起在技术世界进行拯救的重任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作品讲述了伊本因为对继母爱碧觊觎父亲的田庄而对其心存戒备,物欲阻碍了伊本对爱碧的情欲。最终情欲战胜物欲,伊本与爱碧发生了关系,并生下了孩子。因为伊本怀疑爱碧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占据田庄的物欲,要离开爱碧。爱碧为了证明自己情欲的纯洁性杀了孩子,情欲败给了对物欲的怀疑。物欲与情欲的交织让人物走向了毁灭。  相似文献   
24.
孔子人性学说要么只传授于颜回,要么没有传授于任何弟子,造成其人性学说的失传.孔子论性,仅存"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之语,不过,通观《论语》可知,孔子认为人性本质上是人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属性,是人的共性;孔子认为人性的内容客观上虽为物欲、食色,但是,其主观上希望其为仁、德;从孔子关于天人关系的论述来看,人性的根据在于天、天道;由于孔子未有明言人性的内容,在人性内容方面的不确定性,造成其未能明言人性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25.
我认识吉潭兄是近两年的事,但知道他名字却有七八年了。那是1998年抗洪前夕的事,我因事到九江县城沙河,友人盛情,约我去参观陶渊明纪念馆。纪念馆依山傍水,林木葱蔚,实是一座好园林,竹篱、瓦舍、石阶、塘池乃至菊圃柳巷,错落有致,淡淡地向游人诠释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文化理念。我为陶渊明1500多年之后,仍能在物欲横流的现代闹市中找到这么一个幽雅的去处而不胜感慨,也为营造者的苦心所感动。经打听,营造者中有周吉潭。我想,此人必是个诗人,并是一位能与1500年前的陶渊明用心对语的诗人。  相似文献   
26.
江湖事爱恨情仇,拍场上“刀光剑影”。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拍场上有激烈的竞争、严格的法律、多变的环境……,拍卖公司的江湖水深似海,它们不仅是金钱与金钱的竞争,物欲物欲的拼夺,而是共同进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面对两地拍卖巨头的攻守之间,出入江湖,各家制胜法宝尚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27.
物欲时代大学生的道德困境是:个人主义盛行,社会责任意识缺乏;享乐主义盛行,对未来迷茫困惑;功利主义盛行,缺乏人文精神追求和人生理想淡化;言行常常表里不一,人生价值评价标准呈现双重性.这些道德困境的产生,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又有大学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特性等原因.只有在全社会引导青年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尊重世界多元道德价值观,认同本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并且在高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调整,通过对大学生自主、自律的道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认知和选择,才能重构后物欲时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8.
朱玉鹏 《现代妇女》2014,(11):455-455
当代国人在科技异化大背景下又面临着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精神困顿和道德危机问题。陆九渊的心学对于了解现代人的重物欲轻精神的现状,探求现代人在信息时代如何找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以及满足精神需求应以何为出发点有独到启示,即对从本心出发,返归于本心到发明涵养本心的路径的解析,以确立心对于人的本体性作用。从而使得在中国的制度体制不断健全的同时,从国人的心理根基上探求解决精神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29.
毛泽东不仅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哲学基本立场,而且把物质与物欲、精神与境界区分开来,强调改造世界就是使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相互转化,辩证法是两者相互转化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0.
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小说对市场经济中崇拜"物欲"价值取向做出了深刻的揭示与反思,这表现为:价值错位中"成功人士"成为主体标杆、世俗崇拜中对权力百般追逐、欲望都市中男女关系随意轻浮,从这三种书写模式中所展现的内容来看,欲望膨胀如果没有得到良性"意志"的护持,就会表现出对于"外物"的过度崇拜,并与整个社会道德秩序的失范互为因果、互为表里,欲望只有在"智慧"即"做人的规定性"的指导下释放,才能在其实现过程中保证自身的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