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6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38篇
管理学   428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62篇
人才学   56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1333篇
理论方法论   251篇
综合类   2561篇
社会学   368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4 毫秒
31.
我国传统的刑法犯罪理论,罪过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其主观方面的认定对于罪与非罪、以及量刑轻重意义重大。但环境犯罪主观方面具有不同于普通犯罪的复杂情况,司法实务中认定和证明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十分困难。因此,应该在坚持过错责任原则和犯罪主客观相统一的基础上,采用过错推定和举证责任倒置的制度。  相似文献   
32.
浅议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认定及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2月28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五)对我国日益猖獗的信用卡犯罪有了相对具体的规定,而恶意透支信用卡作为信用卡犯罪的一种,其特征相对其他信用卡犯罪有特殊之处。准确界定和理解恶意透支,对司法实践和犯罪构成理论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恶意透支本身及其犯罪构成要件中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并且为完善立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3.
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家庭中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从家庭的角度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4.
"城市贵族"的陨落:失业与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翠芳 《学术界》2003,(6):217-221
当前我国的失业人员主要由原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构成 ,改革使这一群体成为相对损失最大的群体 ,不满也最为强烈 ;同时客观上分配过程中的不正义加深了这种不满 ;社会化特有的整合、协调功能由于各种原因被削弱了。失业人员在不满无法排遣的情况下很易发生行为的异化 ,走上犯罪的道路。由政府牵头、社区为依托的化解不满、控制犯罪的措施显得犹为重要。  相似文献   
35.
麟龙  石剑  赵杰 《民族论坛》2003,(10):53-54
这是一起发人深思的案例,一个仅有小学文化、“二进宫”的诈骗犯,假借港商的名义,在短短4年多时间内,用并不高明的演技,上演一幕幕骗剧,让一个又一个为发财而失去警惕的人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36.
我国现阶段的犯罪有增无减,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不外乎社会的主要矛盾———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力落后的矛盾;在改革开放中,引起的人生观、价值观、信仰等发生偏差;在社会物质文明建设中,对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够;在管理过程中,管理机制不健全;社会控制能力在某些领域很弱等等。  相似文献   
37.
论过失危险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界长期以来都对过失危险犯持否定态度 ,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刑法中增加规定由危险状态构成的过失犯罪。本文从过失危险犯的现状、立法根据、范围三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8.
Yeo证明了每个3-强连通竞赛图至少包含2个外弧3-泛圈顶点,本文证明了每个3-强连通竞赛图至少包含3个顶点v1,v2,v3,使得v1,v2的所有外弧是3-泛圈的,v3的所有外弧是4-泛圈的。  相似文献   
39.
面对犯罪率不断上升的客观现象,既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存在天生的犯罪人,犯罪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犯罪率上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又要明确地肯定,犯罪率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在强调严厉打击犯罪仍然是最有威慑力的手段的同时,必须改变传统的犯罪对策观念和犯罪对策体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待打击犯罪的积极意义.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对犯罪的打击应当合乎法理、伦理和情理;应当正确处理好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就侵犯公民权益的案件而言,似乎只有直接对公民生命和健康造成侵害的犯罪才受到关注,而作为直接保障公民人身自由的非法拘禁罪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正是如此,对非法拘禁罪的研究才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