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8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17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夫之是一个典型的儒家学者,他的学术思想,有鉴于明王朝兴衰变乱及感于个人人生之遭遇,志以继承正统儒学,发往圣精神,寻求治乱变通之旨。考查其学术思想之成长轨迹,可窥其学之大略。  相似文献   
72.
在传统儒家思想里,“禽”、“兽”、“禽兽”首先被用来指普通动物,但是在论及人性、人道、伦常等时.先儒喜欢用“禽兽”等来比喻那些不符合儒家伦理纲常的人或群体。王夫之批判地继承了自孔子、孟子到朱熹的“禽兽”观并加以发展,在他的思想里,认为凡是不符合儒家伦理纲常和自己不认可的人或事物、行为都被其称作“禽兽”。  相似文献   
73.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孟子不仅是中国古代早期民本思想之集大成者,而且其民本思想中有着特殊的革命因素:"民贵君轻""人性本善""制民以恒产""汤武革命"。这些革命因素被后世统治者抹杀掩埋,直到明清之际重新被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们所唤起与弘扬:"循天下之公""天下之土,皆民之产""可禅、可继、可革"。王夫之能够重新张扬孟子民本思想中的革命因素,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王敔对船山学的重大贡献有三:一是整理纂注、誊录副本和收藏保管船山著作;二是刊印船山遗书,传承和扩大其学术影响;三是撰写《大行府君行述》,使船山遗书得以入史馆,立传儒林。  相似文献   
75.
王夫之继承了中国古代"恒产-恒心"的重视物质生活的务实思想倾向,重视人伦日用,重视生活需求的满足,主张理欲相融、互济与一致,而且更为强调理在欲中,"天理"不可能脱离"人欲"而存在。王夫之的理欲论发展了古代富有唯物倾向的"厚生"思想,为人欲正名,为生活辩护,有力祛除了程朱理学对人欲的妖魔化,富有启蒙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6.
种方 《船山学刊》2016,(4):9-13
我们研究王夫之的易学著作,往往倾向于注意他借题发挥的内容,容易忽视他对《周易》本文的解读。本文即以后者为重点,以王夫之尊本文的解易原则为中心,以他对十二消息卦、五行八卦图及重卦的看法作为例子,分析他在具体运用尊本文原则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和特点。  相似文献   
77.
王夫之丰富的学术思想成果基于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全面的梳理、批判、吸收和转化。通过对王充和张载思想的改造,王夫之构建了他的颇具辩证精神的唯物主义哲学;通过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批判,王夫之创造性地提出了富于实践色彩的认识论和伦理学;通过对儒、道、佛文化肌理的比较、分析,以及对历代文化教育的研究,王夫之阐述了建设纯正的诗书礼乐文化对于发展社会经济和实现社会和谐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8.
吴怀祺 《河北学刊》2008,28(2):70-75
研究王夫之的史学思想,应当从历史思维进行分析。王夫之的历史思维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重视:一是天人联系的整体思维;二是总结历史兴衰变动的通变思维;三是思考未来的"知几"思维。王夫之的历史思维把中国史学思想推向新的高度,其史学思想对于科学、理性思考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王夫之的“天人合一”思想:(一)天人授受之际,人受天之所命者为“性”,故天人本自合一;(二)“天道之本然”变为人“性”,主要是受到“质”的拘蔽,形体才情、道德品性等才有千差万别,是为被拘蔽的“天人合一”; (三)通过道德实践,可以重新实现“天人合一”;(四)“发己自尽”与“循物无违”可视为王夫之关于治道的“天人合一”之论.王夫之所论“天人合一”本质上是一种信仰;如果以之与基督教尤其是爱仁钮的“复归元首”说相比较,以上四个方面的信仰体系的特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0.
万里 《船山学刊》2001,(3):19-21,50
明末清初天崩地裂的社会剧变,将王夫之置于灵与肉的炼狱之中,对他的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与成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南明永历时期的一段短暂的仕宦经历,对其政治思想的影响,作用尤为重要。1647年(清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初,清军分两路南下。一路由明降将李成栋率领进攻两广,连陷肇庆、梧州等地;一路由明降将孔有德率领自江西进攻湖南,连陷湘阴、长沙、衡州等地。上年10月即位于肇庆的永历帝,先后避难于梧州、桂林,于当年5月又至湖南武冈。客居于湘乡一直在寻找抗清救国之路的王夫之获悉这一消息,便与其友夏汝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