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8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56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185篇
社会学   1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新课标>提出:"让我们的学生进入生活化的课堂,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高中英语教学生活化是在语言习得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现选材生活化、情境生活化、作业生活化和文化生活化,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与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培养师生团结协作、积极乐观、攻坚克难的人生态度,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反映 ,是一种“生活化”的形式追求。它不仅使曹禺剧作在戏剧形式上产生了飞跃 ,更使其内在意蕴变得深沉浑厚 :它使曹禺剧作中弥漫着对“人生琐事的悲剧性”的揭示 ,从而赋予其剧作以浓烈的哲理意味、复杂的文化意蕴与普遍的人性观照。而“生活化”所营造的平静舒缓的节奏 ,更使观众获得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43.
杨艳玲 《现代交际》2014,(6):145-145
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亟待解决。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44.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相似文献   
45.
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唐宋词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就社交功能而言,它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前代文学以诗文交游结社的传统风尚,另一方面,由于内容的生活化和受众的平民化,曲子词在社交场合、社交方式和社交对象等方面又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诗文的面貌特征.  相似文献   
46.
上科学课真累。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老师费力地讲,学生根本不领情,说话、走神、打闹、玩东西,你时不时要停下来维持纪律。严厉地训斥学生,让学生站起来,甚至想把学生赶出教室等等,但收效甚微。针对这一情况,我做了深刻的研究,以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7.
陈勇 《南方论刊》2007,(8):112-112,84
本文主要对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课堂进行探讨。提出:一是捕捉生活片断,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二是挖掘生活例子,融课堂教学于生活中;三是增强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8.
"UAS"合作,即大学与中小学相互合作的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在教师专业化运动不断发展下产生的一种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对传统的、以大学为本的教师教育的一种超越和革新,是教师教育和培养在空间模式上的一大转变。当前,这一合作方式既焕发着勃勃生机,又面临着极大的困境。笔者立足"UAS"合作,以鞍山市南长甸小学为案例,指向"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高效课堂的打造",通过确定合作主题、唤醒教师激情、统一关注焦点、锻造学校文化,实现大学与中小学两种文化、两个系统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49.
苏联解体后的20余年来,俄罗斯从思想界到文学界对前苏联历史进行深刻反思,重构"苏联"记忆成为当代俄罗斯小说的重要内容,文学由此变成诠释"苏联"形象的特殊话语方式。由于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的缠绕,在小说中如何重构苏联记忆成为一个复杂的文化问题。面对同一个苏联"文本",出现了几种迥异的文学诠释路径,由此呈现多重的"苏联"面。小说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政治祛魅化的"苏联"、日常生活化的"苏联"、情感符号化的"苏联"。从集体记忆的理论视角对新俄罗斯小说中的"苏联"历史书写问题进行系统爬梳、审辨,可追踪考察当代俄罗斯文学发展的新态势,以及俄罗斯民族如何运用文学叙述策略建构"苏联"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50.
傅翼 《江右论坛》2007,8(10):122-124
本文从对作家作品的分析着手,描述了80年代末期出现于文坛的"新写实派小说"的写作特征,对几位主要的作家和其有影响的作品做了分析和内在共同写作规律的阐述,并在与传统写实主义方式的对比中,发现其写作的突破点和局限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