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41.
正把名利看得淡一点,就不容易受到打击,就不会为名利所累,就不辛苦。人活着要有意义,人的一生很短。我记得聂耳、田汉的《毕业歌》里边说: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国家栋梁。保尔·柯察金的话是人生的最好总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  相似文献   
42.
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厨川白村之名作《近代的恋爱观》对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影响巨大,尤以田汉为甚。从田汉后期对《白蛇传》之改编,不难看出《近代的恋爱观》对其影响之深远。其一,受"恋爱至上"论影响,许、白二人的爱情被推向至高,从"佛教宿缘"转变成为"自由恋爱";其二,着力突出了许、白在面临危险时所表现出的牺牲精神,因应了厨川白村恋爱观中的"自我牺牲";其三,赋予了白蛇全新的"人格",达到了厨川白村恋爱观中的"灵肉一致"。  相似文献   
43.
由古至今,在黄山脚下的一片灵秀之地上,到底出现过多少“名人”,人们一时很难说清楚,但古徽州府——歙县之西南溪头镇的柯灵泉,肯定能算一个。柯灵泉今年59岁。别看他只有高小文化,但他的创作水平却令人刮目。其戏剧创作曾获“田汉戏剧奖”;他先后花费8年时间,独自撰写了一部150余万字的《溪头志》!一般一套像样的编辑人马、历经数年才能完成的工作,柯灵泉居然一个人能做成。学术界普遍认为,柯灵泉所著镇志中的人文风土、民俗礼教。是.研究徽州民俗、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将受到徽学、民俗学、社会学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44.
以左翼文学为界 ,田汉的艺术理念有着明显的转变 :从求美、求真到求善 ;从抒发个体经验到体现群体意志 ;从为个人创作到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而奋笔疾书。与此同步的是田汉期待视野的重构与变迁 ,内在地决定了田汉在选择外来文学过程中多元起点上的现实主义指向和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俄苏文学归趋  相似文献   
45.
田汉在《少年中国》杂志上发表了参与新诗讨论的长文《诗人与劳动问题》。此文将无政府主义的"劳动"概念引入诗歌讨论,结合诗人人格修养与无政府主义社会改造的话题,突破了当时关于新诗形式与内容讨论的基本框架,为新诗主体建构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思考。将其放回田汉早年的文学与社会活动以及少年中国学会社会改造实践的历史语境中重新考察,可以在更开阔的视野中看待早期新诗理论的框架与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46.
田汉进行早期话剧创作时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退潮,在文人的远大志向与现实的世态炎凉之间严重失衡的状态下,他着重描写了知识青年的感伤情怀.根据他自身的经历并结合时代背景将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苦闷与心灵归属感的弱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其早期的话剧创作中,他将西方的戏剧思潮与中国传统戏曲之古典美巧妙的融合,塑造出一批漂泊着的文人弱者形象.因此,文人也成为田汉早期剧作中弱势群体的代表,主要从意境中文人的感伤、时代背景下的追梦人生以及弱者形象所承载的美学追求等方面深入刻画.  相似文献   
47.
牛鸿英 《南都学坛》2003,23(2):69-71
早期田汉对“新浪漫主义”表现出了一种特别的眷顾,但通常人们都把田汉早期的戏剧划分到浪漫主义的范畴之内。他早期剧作中“灵与肉冲突”所造成的主人公内心激烈的冲突与矛盾,以及象征化的艺术手法、相对主义的思想观念等等都显露出了一种强烈的现代主义倾向。用现代主义的眼光审视田汉早期的剧作既能深入到它的内质,又能为研究中国话剧早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49.
田汉戏剧艺术具有双重的现代性追求与多样的本土化倾向.从现代性视角看,田汉初期的复杂主张和创作实践,与其说是灵与内、政治与艺术的二元论,不如说是田汉对于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并行不悖的追求.从本土化视角看,田汉希望通过写意精神、传奇色彩、音乐手段、戏曲元素等"民族形式"使戏剧对于启蒙与审美的双重追求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