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7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83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744篇
社会学   101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现代小品文来自于域外,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民族化。小品文是在老庄思想及老庄思想影响的言志散文传统的启示下兴盛的,小品文重个人、反载道的内容,幽默闲适、平淡自然的格调,随性而谈、不拘成法的文体特色无不是这种启示的表现。小品文在现代的兴盛,实际上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复杂的现代条件下,向传统思想寻求精神庇护的体现,虽具逃避倾向,但在客观上维护了人性之真,使得老庄思想在受主流思想激烈批判下保留了发展空间,延续了民族文化意脉。  相似文献   
102.
哲学以探讨真理为己任。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占据主流的真理观是真理符合论。这一真理观受到了马克思、尼采和实用主义者等的质疑和挑战,而海德格尔则提出一种新的真理观。陈嘉映在继承海德格尔真理观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思想内容,提出了一种中国式表达,即真理就是讲道理。  相似文献   
103.
党西民 《阴山学刊》2006,19(4):68-72
美的境界超出了真、善和艺术的有限界定。在真的领域,一切受着理性的限制无法达到无限,然而从理性中生发出超越理性的境界则可以走向无限。道德总是受来自他律和自律的限制,然而从其中生发出来的美的境界则使人摆脱有限的缠绕。艺术领域受着自身的感性、对意义追求的限制,从其中生发出的境界则是人超出此种限制使人走向空明至境。  相似文献   
104.
本文认为,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就必须坚持真理和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观点,把主观性、理性引入真理论,才能实现真理理论与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5.
杨树彬 《学术交流》2005,(10):183-186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形态,也是人类对宇宙不断探索和创造性地加以认识的结果。它们都是以人为本,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科学探索以追求“真”为动力,以造福人类即“善”为本源,而“美”视觉化地反映了真和善的这种当前状态;艺术是对生活本质规律的形象化揭示,是对“真”的表现和再现,是对“美”的追求的结果。艺术形象的启迪、认识、教育、审美和娱乐作用,在驱动欣赏者积极、向上、至善。因此,真、善、美分别是科学与艺术的艺同精神、终极目标和理想标准。三者在服饰上得到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06.
李贽的"童心"包含三层含义:"真心"、"本心"以及"最初一念之心"。老子的"无为而治"、庄子的"真"、"齐物论"等道家学说的思想,皆被李贽吸收在其"童心说"之中,成为其"童心说"理论的重要思想渊源。李贽"童心说"理论的形成,与道家思想有着难以分割的内在思想关联。  相似文献   
107.
生命本质的孤独感让艾德娜完成了自我超越之后依然难逃死亡。无疑,凯特·肖邦对艾德娜这一悲剧性抉择报以无限同情,然而她极力回避对艾德娜之死的道德怜悯,以直陈事实的勇气和坦诚迎接后世评说,而不是简单的做出品行训诫。从巴尔萨塔的神学美学视角解读凯特·肖邦的传世佳作《觉醒》中艾德娜备受争议的自杀行为,可见神学美学将真善美融合统一,共同呈现了生命摇摇欲坠的惊心动魄。对于生死命题的倾心关注,将生死与美学相勾连,构成了凯特·肖邦的唯美主义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8.
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分析《墙中门》的主人公昂内尔.华莱士的由非本真存在回归到本真存在的精神历程。认为华莱士短暂的人生历程是一部本真自我的回归史,同时也揭露出社会现实对人性的奴役是暂时的,最终回归人本态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9.
<正>丈夫将有病的妻子"扔"到娘家,一扔就是一年多。妇联得知情况后介入调解,将会有怎样的结局?老父亲走进街道妇联"请妇联帮帮我闺女,也帮帮我们。我们这两把老骨头再这么折腾下去,可真受不了。"这天一大早,一位70多岁的老人,缓缓走进北京市大兴区某街道办妇联。老人坐下后,便急急地说出这番话。老人名叫胡振华,有个"闺女"名叫胡雅丽,今年43岁。"几天前,闺女又在小区里打人了,我们老两口赶忙跑过去,给人家又是赔礼又是道歉。都这把年纪了,本该是  相似文献   
110.
宋媛媛 《现代妇女》2014,(8):301-301
本文通过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最著名的颂歌--《希腊古瓮颂》的分析与赏读,发现济慈用心灵与想象的眼睛从一件肃穆的雕刻艺术品中看到了艺术的永恒美,并对探讨其提出的“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一唯美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