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53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在测定苯酚在大孔吸附树脂NKA-Ⅱ上吸附等温线的基础上,对采用Fenton试剂再生吸附苯酚的NKA-Ⅱ树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再生温度、pH值和微波辐射对树脂再生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相平衡关系符合Freundlich方程;升高温度不仅可以加快Fenton试剂再生吸附树脂的速率,而且可以提高最终的再生率;较低的pH值有利于吸附树脂的再生;微波辐射能够大幅度提高吸附树脂的再生速率.  相似文献   
52.
在真空涨落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提出物质周围的引力空间模型,以此推演引力的距离反平方公式,并解释引力红移形成的机制,计算结果与广义相对论一致.引力空间中真空涨落子按能量分布的规律显示出其具有类似于热力学统计的特征.  相似文献   
53.
采用管内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在线联用装置和固态吸附搅拌棒装置,对水中的正构烷烃及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该装置适于水中微量及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54.
硝基苯在纤细裸藻中的毒性和降解吸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硝基苯对纤细裸藻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及纤细裸藻对硝基苯的降解吸附,以期了解硝基苯的毒性效应和纤细裸藻对硝基苯的降解吸附能力。结果显示硝基苯浓度与纤细裸藻藻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性,96h-EC50为119.78mg/L;8天内,纤细裸藻对硝基苯约有2.2%的降解吸附。实验结果说明硝基苯对纤细裸藻的毒性机制是通过降低叶绿素含量进而抑制了纤细裸藻的生长,纤细裸藻对硝基苯有较弱的降解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55.
针对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两台200MW汽轮发电机组真空系统严密性差等情况,查找出主要漏泄点,并对轴封漏泄、低压缸凹窝处漏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56.
就电磁场量子化前后的能量不守恒这一无法克服的困难而引出了真空的有关性质,并借助于光的相变理论而作出了比较完满的解释。顺便地,还给出了电磁场量子化过程的物理背景以及产生算符α+与湮灭算符α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57.
运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在pH5.5的乙酸-乙酸钠介质中找到了钒(V)-4-(2-噻唑偶氮-)间苯二酚(TAR)络合物灵敏的吸附波,发现V(V)的浓度在2×l0-3~4×l0-6mol·L-1范围内与波峰高成线性关系;此吸附波为不可逆的络合吸附波;V(V)-TAR络合比为1:1.运用该法测定矿石中的微量钒,得到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8.
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真空微电子场致发射微三极管的特性,建立了数理模型。用差分方法求解泊松方程,以福勒──诺德海姆理论处理场致发射特性。细致处理了阴极表面电场,考虑了空间电荷效应的影响,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9.
基于场电离的一般原理,设计并制作了气体场离子源实验装置,包括能提供低温冷面的冷却系统,能提供工作气体的充气系统,能产生场电离离子的场电离室,能对源性能进行测试及现察的测试系统以及真空系统,引出了束流并对源的伏安特性及角亮度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与理论估算相符。  相似文献   
60.
对4个典型的病原细菌-寄主植物相互作用体系中病菌吸附的形式、过程和动力学作了介绍,评述了接触识别(病菌吸附)所表现出来的专化性和建立相互作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