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43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559篇
社会学   91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法学”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法学,这是法学教学和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目前法学教科书中流行看法是,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科学。这一解释存在诸多毛病,因此必须重新思考这一问题。从研究对象或研究范围来说,法学是人学;从思维方式来说,法学是权利义务之学;从学术使命来说,法学是求求善求美之学。这三种解释从三个方面揭示了法学的三重规定性,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也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2.
<正>"逃离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如今已经成为写字楼里白领们新的风尚。他也逃走了,她心酸、失落又嫉恨,是继续在上海重新开始,还是追到他那里去,继续他们的地老天荒?1每个人是不是都会时不时蹦出些疯狂小念头?  相似文献   
63.
朝鲜司译院蒙古语教习活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司译院设有汉、蒙、倭、女四学。蒙古字学是元世祖忽必烈时设立的蒙古语文学校。朝鲜世宗时的“蒙学”所习“帖儿月”为八思巴字 ;朝鲜世宗时创“训民正音”文字与八思巴文有关。《蒙语老乞大》是朝鲜司译院“蒙学”部所用教习蒙古语的教科书之一。至中宗时期 ,司译院“蒙学”进入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64.
过度肥胖对许多女孩来说,是人生中不堪重负的一个大包袱。如意工作难找、美好爱情难得,自卑、忧郁也多光顾她们。然而2008年夏天,广东一位身高1.6米、体重220斤的胖姑娘却一夜走红,坐上了"中国第一肥模"的交椅,她的成功给所有肥胖女孩带来了信心。  相似文献   
65.
在亚里士多德关于矛盾律的表述中,核心概念乃是"是",而不是"存在"。矛盾律的正确表达应该是"一事物不能既是又不是",而不是"一事物不能既存在又不存在"。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译本的相关论述中,"存在"这一术语的采用给我们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带来许多难以理解的问题;究竟是"是"还是"存在",不仅涉及对矛盾律本身的理解,而且涉及对亚里士多德有关思想的理解,同样牵涉到对西方哲学中being这个核心概念的理解。研究西方哲学,应该以"是",而不是以"存在"来翻译being,并且把这贯彻始终;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翻译的问题,而是如何理解西方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国外的多模态认知逻辑系统在认识论基础和公理的使用上存在不足.笔者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基础,吸收了国外知识确证理论的先进成果,提出了一种知识的实践确证理论.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多模态认知逻辑系统KjB,并证明其可靠性和完全性.  相似文献   
67.
审美的逻辑体性是美学内在本质与可能性的表达。知识论与价值论美学认为,审美逻辑体性使幻觉性本质与现实性本质趋向统一,在审美转换中实现审美创造,使一切存在物具备了审美的知识形式时,绽现为现实化的审美成果。  相似文献   
68.
由于科技发展的一些负面影响,许多人认为科学与道德是对立的.学校道德教育受其影响,陷入 "唯科学"的迷途,由此造成了科技时代学校道德教育失.事实上,科学与道德是相互蕴涵,相互促进的.学校道德教育需要在认清这种互蕴关系的前提下,发挥自身优势,寻求科学与道德、与善相得益彰和谐共进之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9.
70.
我集》因其对五四时代思潮的呼应而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并且艺术上一 开始就脱离了旧诗词的气味。闻一多自觉的文学史意识与新诗美学理想的逐步形成是《 我集》不出版的重要原因。对“”的追求与对丑恶的发现,以及理性节制情感的风格穿 越《我集》开始的闻一多整个新诗创作过程,同时,《我集》与此后创作中的区别也非 常明显。诸多因素使《我集》构成闻一多诗歌创作一个独立时期即探索期。由此,闻一 多新诗创作呈现出《我集》期—《红烛》期—《死水》期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 我集》成为闻一多新诗创作的起点,从而也就成为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