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22篇
  免费   2010篇
  国内免费   649篇
管理学   4504篇
劳动科学   715篇
民族学   1889篇
人才学   1484篇
人口学   238篇
丛书文集   17338篇
理论方法论   3906篇
综合类   51597篇
社会学   9015篇
统计学   895篇
  2024年   331篇
  2023年   1347篇
  2022年   1038篇
  2021年   1668篇
  2020年   1874篇
  2019年   1640篇
  2018年   805篇
  2017年   1452篇
  2016年   1740篇
  2015年   2894篇
  2014年   6450篇
  2013年   5007篇
  2012年   5491篇
  2011年   8211篇
  2010年   8560篇
  2009年   8240篇
  2008年   7255篇
  2007年   5248篇
  2006年   4583篇
  2005年   3385篇
  2004年   3427篇
  2003年   2790篇
  2002年   2331篇
  2001年   1945篇
  2000年   1358篇
  1999年   709篇
  1998年   448篇
  1997年   338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英国自都铎王朝后期至斯图亚特早期,立宪君主论或混合君主论者抵制君权神授论,坚持家庭是一个自治的、涉及臣民私人权益的小政府,受到自然法、古代宪法或神圣法的保护。《复仇者悲剧》中公爵王室言行映射詹姆士一世在《皇家礼物》中所宣扬的君权神授论,温迪斯兄弟俩及追随者的复仇隐含当时的政治抵制学说,公爵王室与温迪斯兄弟俩的对立象征君权神授论与普通法理论的对峙。温迪斯兄弟俩却以威胁新君为由被处死,司法斗争简约为复仇冲动,维权英雄陡变为暴徒,暴君化身为明君,这暴露出君权神授论的悖论性和剧作家含混的复仇伦理。  相似文献   
72.
《墨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典籍。在文学史上,《墨子》以其突出的逻辑性和语言质朴著称。拟对《墨子》的修辞特点及其英译进行初步比较分析,以期丰富《墨子》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以《孔雀东南飞》亚瑟·韦利、许渊冲和汪榕培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句式结构、中国文化负载词和修辞"三个方面,对三个译本的翻译进行了探讨。对比研究了韦、许、汪分别采取的归化异化策略与各自译本的表达效果,总结了归化异化策略在中国古代叙事诗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原则。  相似文献   
74.
随着改革开放和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委婉语,作为语言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与一国的历史、习俗、思维模式、价值观、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合理、正确地使用委婉语,已经成为个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从委婉语的内涵和功能入手,对中英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并从不同的历史背景、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这三方面来探究中英委婉语区别的成因,将有利于避免由于意识形态、经济和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误解,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国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5.
76.
《江西社会科学》2015,(8):250-256
在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身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非目的语环境下,提高学习者汉语水平,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转变传统观念,走出"汉语难学论"的误区;二是重视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突破传统工具论语言观的局限;三是加强语言共时对比,避免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77.
78.
《毛诗郑笺》是郑玄为《毛诗》所作的一部解释性著作。在这部经注中,郑玄围绕君权思想表达了他的政治关怀。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君权的合法性问题上,他沿袭了董仲舒以来君权神授的观点,但是却以君德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这使他的学说带有革命性的一面;二是摒弃以阳尊阴卑来强化臣对君的片面服从的观念,而回归到先秦儒家的君臣以义合的君臣相对待关系,并且极大地丰富了它的内涵,将之具体化、情感化与友朋化了;三是在选官任人上,他主张明王不绝弃故旧功臣及其子孙、任人不求备,这样既发挥了选官的激励功能,又强调以德为基;四是关注后宫建设,从齐家及君权的运行角度而赋予后妃权力。此类关于君权政治的系统性学说是儒家非常欠缺的。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