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综合类   61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2 毫秒
31.
戴一菲 《学术研究》2023,(11):170-176
于兴宗建涵碧亭景观,请人绘制成图,刘禹锡据图作《东阳于令涵碧图诗》,“涵碧”经过了由景到图和由图到景的两次传播。其后,“涵碧”多以景观为物质载体在文人群体中被广泛使用。传播过程中,“涵碧”以其审美视觉特性完成了景—图—诗的准确复制,因刘禹锡的名人效应,生成了特殊的文化意义,建立了为政清明与“涵碧”景观之间的正向联系,并使文人雅趣在历史积淀中不断深入和强化。  相似文献   
32.
李小平 《云梦学刊》2008,29(4):130-133
对话句中的动词今天只用"说"、"对(告诉)……说",口头常用"讲",书面偶用"道".古汉语常用"曰、云、说、道"及"谓(言、语)……曰"等.还有专用的"关……曰",""、"(应)……曰"、"(时、应)曰"、"告……曰"等.它们各有其特点和用法.先秦一般用"曰"及"谓(言、语)……曰"等."云"用于对话句出现在汉代,"说"在魏晋,"道"直到晚唐五代才出现.到了明清.在白话小说中,"道、说、说道"完全取代了"曰"等,"对(告诉)……道(说、说道)"取代了上古常用的复式形式.  相似文献   
33.
:"士不遇"一语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董仲舒的<士不遇赋>.汉代士人对不遇的歌咏,其表现手法甚至语言,主要源自屈赋.按照与屈赋的相关程度,可以分为三大类.尽管不及屈赋庄严绚烂,汉代士人的歌咏尤其是<客难>一类的作品,仍然是士人追求自我完成这条人文之路上的一道奇丽的光彩.  相似文献   
34.
被害人自我责理论对许多问题的解释并不科学,传统刑法理论对此类问题的论证更加精确、严密,并且在论证结论上与前者基本一致,因此,可以用传统刑法理论取而代之。在被害人自我责的理论根基方面,期待可能性理论具备取而代之的条件;因果关系理论相较于被害人自我责理论下的客观归责更加清晰明了;不作为理论可以从实行行为本身对归责问题做出全面回;共犯理论在解释具体案情的过程中更加合理顺畅。  相似文献   
35.
我国自嘲杂赋的源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汉东方朔的《客难》,被认为是最早的文人以自嘲方式写的诙谐杂赋,而《客难》的源头是宋玉《对楚王问》。本文认为,《对楚王问》没有愤世嫉俗之情,没有诙谐解嘲之意,与《客难》风格迥异。而《荀子》的《为说者曰》以嘲讽的口吻表明孔子之时与荀子之时政治环境的不同,感情异常激动,愤世嫉俗之情溢于言外,形式上是以四言韵语为主的赋体,是自我解嘲这一体文章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36.
王安石《答曾公立书》一文献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多宋代文集中所收录的王安石《曾公立书》,其实应该是《曾公亮书》。从对王安石写作此文的政治环境,以及文章的内容、文章的语气来考虑,还有王安石当时的身份和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分析考证,认为该文不应该是写给曾公立。  相似文献   
37.
李白《代寿山孟少府移文书》《宫中行乐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丽辞书写所标示的谪仙追梦长安,始于行乐,终竟失乐的梦幻隐喻,成为其贵游身影与谪仙困境的重要前后对照示意图绘,可以视为诗仙李白长安追梦之旅及其情志焦虑的重要文学隐喻。也正是本文所尝试观照与诠释之论述旨趣所在。其中具体借由骈俪、声律、焦虑三者绾合又彼此互涉,从而映现诗仙李白供奉翰林文学侍从短暂生涯,并且深具行乐与失乐彼此互涉,又表里相应的"美丽与哀愁"贵游困境隐喻。  相似文献   
38.
对学术界关于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赵王启>两篇文章作年的几种说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对照<周书>的有关记载,认为<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作于563年(周武帝保定三年),<赵王启>作于577年(周武帝建德六年)正月.  相似文献   
39.
眭达明 《秘书之友》2014,(10):44-46
正成宗崩,安西王阿难乘间谋继大统,成后及丞相阿忽台、诸王迷里帖木儿皆阴为之助。时武宗犹在北边,太后及仁宗亦在怀孟未至。适武宗遣脱脱计事京师,丞相哈刺哈孙令急还报武宗,而成后已密谕通政使只儿哈郎止其驿马。阿沙不花知事急,与同知通政院事察乃谋,作先日署文书给马去。只儿哈郎闻脱脱已去,方诘问吏,阅案牍乃止。(《元史·阿沙不花传》,中华书局1976年4月第1版第3298页)  相似文献   
40.
论东方朔的“滑稽”、“朝隐”及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朔是汉武帝时的侍臣 ,西汉文学家。长期以来虽然有人对他加以肯定 ,但也总是有人对他产生误解 ,其文学上的成就也未能得到应有的评价。重新辨析东方朔的“滑稽”、“朝隐” ,从而理解他的处世为人以及他的文学成就 ,以期接近他本人的真实面貌 ,是学术研究中一个颇具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