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吴新锋 《南都学坛》2012,32(1):77-81
流浪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永恒的生存方式。艾青在新疆的16年是一种"模式化的朝圣之旅",和其他新疆流寓作家(朝圣者)一样,他经历着"模式化的思想改造",干着"模式化的革命工作",过着"模式化的革命生活"。艾青在新疆的思想上"模式化之旅",既是党和人民对其思想改造的过程,又是时代对艾青思想熔铸、锻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艾青所经历的心路历程是"右派们"所共同经历的,像众多右派一样,艾青在这样一个"模式化的旅行"中,试图通过对文学真与美的追寻、人格自由的挣扎来再次吹响"芦笛"。艾青的"朝圣之旅",不仅仅是一个诗人的朝圣之旅,更是所有新疆流寓作家,甚至那一代人的朝圣之旅,这对我们思考那些和艾青有着一样"模式化旅行"的同路人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诗乐融合视野下的现代新诗与歌词——以艾青的创作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艾青是极少数把“诗”与“歌”区分开的现代诗人之一。诗更通画,强调意象的新异,歌词更通乐,强调语言的流畅动听。诗可以有更多的内心独白,歌词却需要更多地面对听众,使倾诉与倾听同步共鸣。歌词是需要包含诗意,又富有乐感的双重愉悦。一首好的歌词应该是带有音乐特色的文学美和闪耀文学光彩的音乐关,集文学美与音乐关于一身。艾青创作的歌词尽力做到表达意旨的准确性、抒情状物的生动性、造成形象的鲜明性、搏动情绪的感染性、节奏旋律的和谐性。现代歌词以其通俗性与大众化特征影响着中国的新诗,乃至20世纪文学革新的思想理念与艺术取向。  相似文献   
13.
徐源 《社科纵横》2010,25(7):106-110
本文以对艾青诗歌的主体意象群的美学及象征意蕴的研究来梳理、分析艾青诗歌中立足于本民族的"根"而又具有的全人类性视点的现代性特征.本文认为艾青诗歌的现代性特征首先来自于他在面对个体和民族的困厄、苦难境遇时的抗争,对理想和光明的坚执和内心超越性的精神;其次来自于他的诗歌创作对于西方象征主义和印象画派的借鉴.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创新使他的诗歌艺术从个体内心走向对永恒世界的探求,因此具有了世界性的价值.艾青诗歌的现代性特征给当代文学如何走向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建设文化大省,弘扬浙江精神的背景下对艾青诗歌现代性的研究又具有了现实的指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叶赛宁和马雅可夫斯基代表了苏联诗歌的两大传统,那么臧克家与艾青则代表了中国新诗的两种走向。在艺术渊源上,臧克家受中国传统影响颇深,融入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技艺;艾青受外国文艺影响明显,易于摆脱传统的羁绊。在美学特征上,臧克家反对诗歌语言的散文化,艾青则提倡散文化;臧克家追求诗歌意象的典雅,艾青则从西方现代派诗歌中汲取养分;在题材的选择上,两位诗人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艾青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是一位有着独特艺术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朴实、绮丽;抒情中含着深刻的哲理;深沉与奔放、宏伟与细腻溶为一体;同时具有散文美。艾青有如督手,他那悠扬的笛声,永远吹响在诗的世界和人的世界里面。  相似文献   
16.
诗的"散文美"理论是艾青美学思想的核心.它代表并凝聚着诗人一以贯之、毕生追求的诗学理想,也是他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创造性贡献.诗和散文是文学家族的两姊妹.诗歌引入散文的自由活脱,清淡自然,不拘成法,构成一道独特的诗学景观--散文美.艾青倡导诗的散文美,意在使诗从矫揉造作、华而不实做派中走出来,走向诗句的口语化,形式的自由化,意境的整体化,走向一种流转如弹丸的圆润之美.  相似文献   
17.
艾青诗歌营造了描述性、比喻性、通感性、象征性等意象;其意象组合有平行式、叠映式、辐射式等形式;艾青在其诗歌中实现了意象转换;正因如此,艾青诗歌构筑成一个有机的意象艺术系统。  相似文献   
18.
艾青诗歌中表现了“救世者”、“创世者”的宗教情感,这种情感的形成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其社会思想、审美思想、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使其诗歌具有世代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艾青的意境理论与其诗歌创作紧密相联。他把意境剖析为主、客观两个方面,阐明了意境浑成的主客体交融,强调了审美主体的主导作用。笔者并从触景生情、缘情写景、情景相间相融、物我合一等方面论述了艾青诗歌意境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0.
艾青早期诗歌追求散文美,排斥音乐性;其中后期诗歌自觉追求音乐性,出现了格律化倾向,对早期诗歌的自由化和散文化之弊进行了反拨.这标志着艾青诗歌形式意识的自觉,也标志着诗人对中国诗歌音乐性传统和含蓄蕴藉的传统抒情方式的部分回归和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