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7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403篇
劳动科学   32篇
民族学   171篇
人才学   104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429篇
理论方法论   382篇
综合类   5019篇
社会学   536篇
统计学   60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755篇
  2013年   525篇
  2012年   535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592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665篇
  2007年   530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366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晏子春秋>主要是通过记述晏婴的言行轶事来表达他的思想,全书所记的188个小故事都基本与他相关,基本是以他为中心选材和组织叙事的.所以,就此而言,<晏子春秋>的体制是近于后世的传记的.而其多以来源于民间的逸闻轶事为资材的做法也对后世传记有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63.
英汉存在句:基于句法和认知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句是英汉两种语言共有的特殊句型,在两种语言中均有其他句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句法结构、语义功能、信息结构和认知心理四个层面入手,探讨英汉存在句的相同和相异之处.进行两种存在句型的对比研究,旨在解释英汉存在句的生成规律和深层机理。  相似文献   
64.
史华慈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以为严复作<天演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反驳赫胥黎,替斯宾塞辩护,是不能成立的.这涉及到严复令史华慈大感困惑的一点:在决定论和唯意志论之间游移.这多少是因为史华慈深谙西方哲学中决定论和唯意志论的对立,而对中国哲学中从荀子到刘禹锡、柳宗元等,在传统的"天人之辩"上,主张"天人相分"的传统缺乏深入的了解,而严复恰恰是继承了这一传统.严复的理路,还可以在儒佛乃至民间心理中寻找到更多的依据,而史华慈所说的"力本论"其实是其一贯之道.  相似文献   
65.
随着篇章语言学研究的深入,我国翻译研究开始朝语篇层次拓展,英汉语篇对比和分析逐渐受到重视.以Halliday与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为基础,参考M.Heoy关于词汇衔接的发展框架,对比分析了英汉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模式,包括英汉词汇的重述和搭配等方面.尽管英汉语篇中都有词汇衔接模式,但在英汉互译时,考虑运用该类手段促进语篇连贯时存在的差异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闪耀年轻人的顽皮气息,伴随着年轻人的冒险精神,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成为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受孩子们青睐的作品之一。作为儿童文学中的一部创世之作,它成功的关键何在?我们必须在它的年轻读者中去探求它的魅力。以儿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本文旨在探索汤姆.索亚如何以一个小孩子的心态,以他的天真无邪和好奇心赢得广大年轻读者的芳心。  相似文献   
67.
在模糊美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古诗翻译问题.首先从模糊羡的结构层次谈起,然后概括中国古诗在形式、意象和意境上的模糊美特征,接着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问题,从而得出汉诗英译的原则应是尽最大努力保留汉诗的意蕴,保留中国文化底蕴中意境的模糊美,使汉诗英译达到传播中国精髓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8.
在《国语·鲁语下》中 ,公父文伯之母被作为“尚礼”、“崇德”的典范 ,是一种政治理想范式 ,是善的化身。然而 ,从现代的社会文化视角来观照这个人物形象 ,我们读到的却是公父文伯之母作为女性的悲哀。她具有道德情感而丧失了作为人的情感。同时 ,这个人物形象折射出了当时“礼崩乐坏 ,王纲解纽”的社会状况 ,是社会和时代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69.
“三戒”之说,“屏四恶”思想,“绝四毋”之说,“尊五美”思想和“三贵之道”是儒家“德性”智慧的结晶。现代企业“形象管理”理论认为,成功的企业管理是由管理者的内在道德素质和外在礼仪形象决定的。打造企业家的“道德形象”,实施“自我管理”,应当从儒家“德性”智慧中汲取丰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0.
性虐活动是欧洲古往今来特有的文化现象,本文认为,这种现象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时有隐现,小说中加西莫多受鞭刑和克罗德观看对爱斯梅哈尔达的拷问并自虐致伤等情节隐含着性虐色彩,这和渗透在欧洲绘画雕塑中的性虐艺术趣味相似,透现出一种苦乐相生、痛快相承的残酷痛苦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