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01篇
  免费   2089篇
  国内免费   522篇
管理学   8389篇
劳动科学   360篇
民族学   5958篇
人才学   1881篇
人口学   573篇
丛书文集   24756篇
理论方法论   4424篇
综合类   49088篇
社会学   7215篇
统计学   768篇
  2024年   431篇
  2023年   1741篇
  2022年   853篇
  2021年   1553篇
  2020年   1721篇
  2019年   1940篇
  2018年   816篇
  2017年   1653篇
  2016年   2249篇
  2015年   3373篇
  2014年   7197篇
  2013年   6799篇
  2012年   7676篇
  2011年   7616篇
  2010年   7080篇
  2009年   7133篇
  2008年   7952篇
  2007年   6258篇
  2006年   5269篇
  2005年   4823篇
  2004年   4502篇
  2003年   4059篇
  2002年   3222篇
  2001年   2767篇
  2000年   1986篇
  1999年   975篇
  1998年   506篇
  1997年   450篇
  1996年   265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辽·金·西夏     
《中文信息》2007,(6):00-107
公元十世纪初到十四世纪,中国北方诸民族纷争崛起,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加速了封建化过程。同时又以他们新兴的军事优势,取得了一部分或全部的统治权,其中契丹族建立了“辽”,“党项”族建立了”西夏”,女真旗建立了“金”。这些入室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旅,在陵寝制度上。吸收了汉旅传统文化,同时还保留了许多民族特色和习俗。这种汉族文化与北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是中国陵寝制度史上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992.
唐诗之所以繁荣,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高峰,是诗歌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汉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趋势。如何读诗,如何理解诗,是探讨唐诗时所不能回避的问题。诗并不神秘,要更好地理解唐诗,必须从文化传统和汉语言特点这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93.
《决策与信息》2007,(12):39-40
选择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是选择了一条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科技文化化与文化科技化的高端发展路线,以保证其在未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始终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994.
费孝通先生不仅是一位人们熟悉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他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人类学家。是他首先将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纳入到中国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并给予了教育与家庭、亲属关系、种族、社区等人类学研究主题同样的重视程度。费孝通先生倡导的人类学精神和他的教育人类学思想,对于从事教育研究的工作者来说有着实际的意义。当我们把他的“文化自觉”理念引入到“教育自觉”中时,我们开始尝试对本土教育的反思,并在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中,探索一条既不“复旧”又不“他化”的革新之路。  相似文献   
995.
该文阐述了文化溯源对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体系这一无形资产的意义,并简略分析了大庆精神体系创造者的政治、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追溯了大庆精神体系在形成时期与中国传统文化、党建文化、中国军事文化的文化渊源,分析了上述文化对大庆精神体系形成的文化影响。以期通过对这一精神体系的文化溯源达到挖掘底蕴,提高品位;加深理解,促进熔融;整体把握,继承创新;自我认识,规避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6.
中朝两国文化源远流长,儒学传入朝鲜后,对朝鲜的政治统治、思想观念、教育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朝鲜立足本国国情,从多角度、多侧面与儒学发生了融合,并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朝鲜儒学。  相似文献   
997.
人类自身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和彰显者,文化研究与文化产业研究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化产业与商品生产相比,需要抓住文化的特性,把一些适宜于产业发展的文化转化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本身又是一种观念形态,是文化创造者创意的感性显现,因此文化产业又可以称之为创意产业。在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向时,我们必须把文化产业纳入社会发展进步的轨道上加以考察,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文化、文化化、审美化和休闲化。  相似文献   
998.
随着树木崇拜意识的形成,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树木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层面探讨了汉族传统中诸如以树木常青象征灵魂不灭,以坟上树之量、棺之质表示死者的身份与地位,以树木葳蕤暗示生殖力崇拜,以树木崇拜表达实用主义理想与愿望等等这些文化内涵,并分析了其产生的渊源及其引起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999.
建设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整合社会力量和调节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奋斗有社会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又要注意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既要立足于社会生活实际,又要着眼未来,坚持科学创新;既要坚持以加强基层文化为重心,又要坚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华人时刊》2008,(10):94-95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又称石头城。“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令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南京赏石及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考证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江苏赏石资源丰富,古代称之四大名石的太湖石、昆石等就产于江苏;闻名遐迩被称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石中皇后”的雨花石就产于南京。在南京观赏石文化史上,贾谊、王维、苏轼、孔尚任、曹寅等许多文人墨客,都有收藏奇石的爱好,留下许多赏石佳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