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44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21篇
丛书文集   568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1257篇
社会学   149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标记理论强调无标记性和有标记性,由布拉格语言学派特鲁别茨柯依提出,最初用于音位学和形态学研究领域中。之后,在语法、语义等研究领域中,借鉴了标记理论,对语言机制更深入地加以解释,标记理论也得以进一步完善。语义的基础性研究应从词素着手。词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词素义研究中引入标记理论,可以对词素义进一步解读。  相似文献   
92.
《学术界》ao11年第7期《关于〈归去来兮辞〉的几个问题》一文,针对《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归去来兮辞〉索隐三例》的观点进行辩驳,但是,强调字面义不能否定双关义的存在,双关义不会给陶渊明带来“僭逆”之罪,双关义的存在尽管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是,否证的方法宜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93.
陈与义是南北宋交替时期的重要诗人 ,一直被确认为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 ,通过对江西派成员的确定标准、陈与义诗歌创作主张和实践等方面问题的分析研究 ,认为陈与义诗无论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与江西诗派相去甚远 ,实不应为江西派中人  相似文献   
94.
《经》文以“利”释“义”,即用“利”字为“义”下定义;意思是:凡“义”即“利”而非非利,非“利”则非“义”。《经说》三句:(1)“芬”字,毕沅释为“美”,是;其他还有一些解法,则不必是。(2)原文本无讹误,下一“能”字,实应训“安”,是把“义”定义为“能安利”“天下”。(3)墨子实在是十分汲汲于用世的,虽又主张“爱民者非为用”,但并未绝对地排斥“用”,“非为用”也绝不是“必不用”;这里的意思是,“利”天下不是为了“用”天下,即“不必用”而“利之”,是“以天下为芬”而“利之”的。  相似文献   
95.
“去“从离义到往义的变化及相关的词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去"从表离义到表往义的机制和过程,认为"去"在先秦时期表示的是离义,从秦汉到唐代是从离义到往义的转换时期,唐以后"去"表往义.并讨论了"去"词义的转变所引起的词汇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96.
试析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中的“传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是伽达默尔诠释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他针对自文艺复兴以来崇尚理性和否定权威、传统的现象 ,重新诠释了“传统”、“权威”。他通过对理性与传统的关系、前见的合法性、理解的历史性等的分析 ,在“理性法庭”的废墟上营建了新的“传统”的理论。  相似文献   
97.
义利问题,是道德价值论的基本问题.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儒家义利观有着丰富而复杂的蕴涵."以义制利"、"义以为上"是儒家义利观贯彻始终的思想,同时也是其积极合理的内核.这一基本精神对铸造和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在当代社会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8.
本文通过对中外文学翻译作品实例的比较分析,探讨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文学翻译现象及其文化──艺术效果,提出了“窥一斑可见金豹”的翻译原则。作者认为,自觉遵守这一原则,就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99.
刘勰提倡“宗经” ,并不是推崇和宣扬儒家思想 ,而是提倡学习儒家经典著作中所体现的文章写作的各种表达方式和技巧 ,写出既有充实内容又有生动表达技巧的有补于世的好文章 ,以抵制当时愈演愈烈的浮华文风。儒家五经在文章写作上表现方法齐全 ,艺术技巧多样 ,文体类别兼备 ,源远流长 ,这是刘勰把它奉为文章写作典范的理由和根据。“六义说”是刘勰主张宗经而在文章写作方面所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是刘勰对文章写作理论的贡献。它对于现代各种体裁的文章写作 ,仍不失理论指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释“刚”     
"剛"字的甲骨文形体,其繁形从网从刀从牛,会用网和刀捕杀牛之意.在词的发生层面上,"剛"字的本义域构成为用工具捕杀[义素(1)]性情剛烈倔强的[义素(2)]公牛[义素(3)]."剛"的词义系统的形容词系列,应以"刚直;倔强"义为起点.《说文》"剛,强断也"的训释不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