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663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61篇
人才学   98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1259篇
理论方法论   245篇
综合类   2124篇
社会学   392篇
统计学   14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763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我国会展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会展经济发展历史较短,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影响会展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我国会展经济发展中,当前的政府行为存在越位与缺位的偏差,应从产业政策、组织体系、市场秩序、企业培育四个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92.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在继承、融合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理念论.他坚信,存在着一个理念的世界.人有两种不同的认识能力亦有两类不同的认识对象,人们通过对可感事物或现象的认识而获得意见;人们通过对可知事物或本质的认识而获得真理.这样,柏拉图从区分作为人的认识对象的两类事物入手,形成了两个世界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3.
考察秦汉时期的社会意识,可以发现热切追求"富贵"的倾向.这一情形,同经济生活的进步有关,也是与当时社会文化"闳放"、"毫不拘忌"的风格相一致的."富贵"追求,成为人生进取的动力.而帝王控制的权力,主宰着臣民得"富贵"是否可能.秦汉时期已经有开明的思想者对全民的"富贵"追求持冷静的态度.若干有关"富贵"的认识闪射着理智之光.逸民的言行表现出"骄富贵"的社会意识.所谓"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很可能表现了较在"志"与"道"的约束下坚守"高尚"原则的士人们更为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994.
田家凯 《人才瞭望》2016,(15):42-43
应急应变能力简述 应急应变能力即面对突发事件,及时迅速作出正确反应,采取适当方法和有效措施,妥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具体而言,即有效掌握工作相关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并争取把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面对突发事件,头脑清醒,科学分析,敏锐把握事件潜在影响,密切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准确行动,整合资源,调动各种力量,有序应对.  相似文献   
995.
和平思想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孙中山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点之一。孙中山吸收了儒家文化精华,并借鉴西方部分和平学说,在实践中加以糅合、改造,形成了新的和平思想。孙中山和平思想是对儒家"和"文化的继承、丰富与发展。二者都强调道德是实现和平的重要力量,但在实现和平的方式和手段上的认知上有所差别。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重新认识孙中山和平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琼州学院学报》2015,(4):76-79
冯玉祥一生对日本的认识复杂,早年盲目仇恨和排斥日本,"北京政变"之后,随着自身实力的增长和时局的变化,对待日本逐渐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主张在爱国的前提下,对日本一定程度的友好合作。"九一八"事变之前冯玉祥对日本的认识,对抗战时期冯玉祥抗日思想的成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主体另解     
学术界一般认为只有人才是主体,但是这种认识是不完整的.主体的基本特征是自由,自由代表自立、自动、自为、独立,凡是能够自由独立自己做主的事物,都是自然主体.自然主体相比较会产生比较主体,比较主体在比较关系中的地位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人是特殊的自然主体和比较主体,在自然与人的比较关系中,人的认识参与其中,从而产生了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深刻把握“主体”的物质本体性对驳斥当前存在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本体”错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试析中国社会学学科在理论发展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中国社会学学科的理论发展正处于第一阶段即将结束,第二阶段即将开始的时期.中国社会学学科在对具体社会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进一步在理论上发展的有利条件.社会学再也不能满足于描述和材料的收集,开始走向以社会学问题意识和理论讨论来促进其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999.
改革开放以来 ,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得到了迅速发展 ,现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十五大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 ,并把它提高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然而 ,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种种误解和认识上的偏差 ,本文拟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非公有制经济范围的界定在此问题上 ,传统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准确的。第一 ,一般认为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和私营经济 ,也就是说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主要归于个体、私营经济。事实上并非如…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认为 ,如何认识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 ,把握好 2 1世纪西部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 ,是西部地区各级领导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西部地区的发展应该立足于自力更生 ,而不是等中央、靠中央、要中央。要充分理解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本意 ,即国家在西部地区对重点项目进行投资 ,起到“纲举”的作用 ,以此带动西部地区的“目张” ,使西部地区在中央“纲”的带动下获得全面发展 ,而不是将有限的开发资金平均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