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57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国内欧茨译介与研究始于1970年代末。译介可分为黄金期、沉寂期和复苏期三个阶段,研究则主要聚焦于对欧茨的女性主义批评、生态伦理批评和暴力与悲剧创作研究等方面。译介方面,与其创作总量相比,国内翻译出版的欧茨作品种类和数量明显不足;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研究范围狭窄,批评方法缺少创新,研究程度不够深入等不足。  相似文献   
22.
日本女性文学源远流长,是日本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以来,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洗礼下,日本女性文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学者也越来越重视日本女性文学的译介与研究。梳理分析近现代日本女性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丰富完善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与实践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3.
刘霁 《理论界》2007,(2):211-213
以出版、期刊、副刊为主体的文学生产方式和传播系统,既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考察文学译介活动不可或缺的途径。本文回到历史的语境,以同人刊物《学衡》和大众媒介《大公报·文学副刊》中的译介活动为中心,结合译介者群体诗学观的转变,探析中国现代文学报刊从同人话语向大众媒体的转变过程对文学译介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近20余年中国叙事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定 《学术研究》2003,(8):129-132
中国叙事学20多年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西方叙事理论的译介、叙事学的文学批评和中国叙事理论建设。其总体特征是诠释到互动的递进,移植与创化的并举。  相似文献   
25.
论文在系统爬梳日本明治时代著名作家尾崎红叶作品在中国译介现状的同时,从文学批评的视域出发,考察了中国学界对尾崎红叶文学的研究历史与批评现状。尾崎红叶文学自传播至中国已逾百年,通过评述中国学界的研究成果,指出这一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对于拓宽尾崎红叶研究在我国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准确地阐释尾崎红叶文学价值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6.
"五四"及其稍后时期的翻译,既继承了自洋务运动以来的传播新思想的传统,又具有实践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等新特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的译介,对中国现代新诗在内容、题材、风格、形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新诗呈现出形式新颖、流派纷呈、写法多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27.
艾略特自从20世纪2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后,对中国新诗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译介和模仿,艾略特诗学在三四十年代先后影响了新月派、现代派、九叶派.在批评上,他的传统现等诗学主张促使中国新诗批评家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探索新诗现代化道路上的系列问题.由于中西文化具有巨大的差异性,艾略特对中国的影响具有特殊性,甚至出现被中国诗人和诗论家"误读"的现象.  相似文献   
28.
希伯来文学指犹太人或以色列人用希伯来文创作的文学。1980年,朱维之先生的《希伯来文学简介》一文标志着我国新时期希伯来文学研究的起步,其后,希伯来文学书籍相继印行,研究工作渐趋深入,圣经文学方向的专门人才培养机制也在高校和研究机构逐步建立健全。20多年来,中国希伯来文学研究的实绩主要通过希伯来圣经文本研究、希伯来文学与世界文学关系研究,希伯来文学研究领域的理论探讨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学术研究中,实证考察与理论探索并举,两个方向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已有的学术基础上,学者们只要脚踏实地地探索一条富于民族特色的学术创新之路,中国的希伯来文学研究必能尽快与国际接轨,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充分认可。  相似文献   
29.
20世纪前期,中国出现了一股外国儿童文学译介高潮,甚至还产生过安徒生热。这股高潮不仅使国人熟知了安徒生、格林兄弟、爱罗先珂等国外儿童文学名家及其作品,而且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抹杀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究这一现象。因篇幅限制,本文仅从“赞助人”视角切入,初步考察周氏兄弟是如何影响此次翻译活动的,进而使读者充分认识到文学翻译的复杂性,以及将翻译放到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大背景中进行考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0.
藏族格言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王尧对现代中国藏学史研究时期的划分,基于译本考察将藏族格言诗汉译史划分为萌芽时期、新生时期、沉寂时期、全面时期和深入时期五个阶段,全面考察不同阶段其汉译特征。藏族格言诗汉译历程与现代中国藏学研究发展历程一致,其汉译特征与藏族典籍汉译普遍特征也高度一致。藏族格言诗汉译活动既是长期以来藏汉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更是民族政策作用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牢铸进程的具体镜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