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3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9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22篇
丛书文集   616篇
理论方法论   83篇
综合类   3064篇
社会学   125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国内基础英语教育非常重视学习者对于同义词的理解运用。基础教学中同义词的辨析占了很大的教学比重。语料库的研究使得学习者可以更直观地区分同义词中的细微差别。基于COCA语料库对关于"恐惧类"词汇的常规用法进行梳理统计,为基础英语同义词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2.
83.
84.
王若磊 《理论界》2012,(7):17-20
本文探究了问责的词义和词源、问责的两层维度、问责的多重语义和问责的模式等具体问题,试图通过梳理,为问责制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5.
白雪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1):127-128,133
语义离不开语境,对于一个词和句子准确的理解是依赖语境的帮助来实现的。本文试着从语言上下文、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三个方面来分析语境在语义翻译中的作用,并试图归纳一些翻译过程中的语境分析策略。  相似文献   
86.
空间介词是表示事物与事物或者事物与处所之间、动作与事物之间某种空间状态或空间关系一类的介词,这类介词既有着介词共有的性质,也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它们在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平面都有自己具体的作用或功能。在句法上,空间介词介引表示空间意义的名词性成分,可以自由出现在"空间介词+处所名词+(方位词)"这样的格式中。在语义上,空间介词是介引与空间意义有关的语义成分,是标明具体空间关系类型的标记。在语用上,空间介词除了具有标记、凸显焦点、管界等作用外,还凸显了说话人对于背景信息的选择和显化过程,反映了说话人的认知心理和语用倾向。  相似文献   
87.
汉语尝试态助词“看”的产生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态助词是中古新产生的一个词类,仅有“看”一个成员.尝试态助词“看”用于句子(包括小句)末尾,表示一种尝试的状态.尝试态助词“看”的产生,从语义上看,是由于其本身用法的不断泛化以及词义本身的特点所造成.尝试态助词“看”在语义方面的直接来源恐怕是“观察”义,而非“测试”义.从句法形式上看,“看”构成“V看”式后,其用法更加泛化,进而使“看”的客体发生变化,其客体不再是客观、具体的事物,而是一个未知的事件或抽象事物.从语用上看,语言经济性原则以及人类认知的驱动也是尝试态助词“看”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8.
将SAO语义结构信息引入技术伙伴识别选择过程中,构建基于SAO语义分析的技术合作伙伴识别体系,通过对企业进行技术愿景分析、企业知识库分析确定技术合作网络,对网络内企业重点子技术领域进行相似度分析,从而识别企业潜在的技术合作伙伴,并制定针对性的合作方案。以染敏太阳能电池为案例开展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方法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
动词、形容词后加上"掉"记作"V掉",随着"V掉"这一句式使用频率增长,"掉"的意义有了虚实之分。文章对"掉"的研究从语义入手、结合句法结构、语用表达,分析其语义虚化,进而论证"掉"的虚化意义为"消失义"、"完成义"和"实现义"。  相似文献   
90.
量化词能赋予其所关涉的成分以数量意义。"群、众、凡"是先秦汉语中常见的全称集体量化词,都具有"类聚性、总括性"的语义特征,表达的是多量意义。"群、众、凡"的量化辖域范围主要关涉与之紧邻的名词性成分或其他成分,三者在量化功能上有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