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62篇
  免费   377篇
  国内免费   93篇
管理学   1287篇
劳动科学   50篇
民族学   509篇
人才学   591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3702篇
理论方法论   599篇
综合类   12518篇
社会学   1746篇
统计学   117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355篇
  2015年   624篇
  2014年   1144篇
  2013年   1148篇
  2012年   1371篇
  2011年   1535篇
  2010年   1485篇
  2009年   1706篇
  2008年   1767篇
  2007年   1348篇
  2006年   1114篇
  2005年   1042篇
  2004年   963篇
  2003年   909篇
  2002年   909篇
  2001年   738篇
  2000年   545篇
  1999年   315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外语学习氛围,通过教学互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52.
“文化——语言”研究是一种立足于语言学而又导入了文化因素的语言研究方式,故称为文化链接下的语言研究。本文分析了这种语言研究方式的类型及主要研究方法,并且在对以往的“文化——语言”研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对这项研究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53.
泛读课是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泛读课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辨认词义、分析语法结构和解释难句的层面,还应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并同时发展其它语言技能。  相似文献   
54.
语言的情感化和情感化的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爱雪 《南都学坛》2002,22(1):82-84
语言的情感化是客观的。它表现在语言情感的生理化、语言情感的符号化和语言情感的语音化三个方面。建构在传播论、符号论和平衡论基础上的情感化的语言表达方法 ,使语言交流产生“情感效应” ,从而提高语言交际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5.
本文力图分析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内在因素,运用各种语言学分支理论探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途径,以达大学英语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6.
身势语浅议     
人类的交际系统包括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两个系统。本文首先在论述非语言交际的现实意义基础上,阐述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及其范畴,进而论述非语言交际的最基本方式——身势语,着重论述身势语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对跨文化交际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现状的分析 ,以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为依据 ,进行了分层次教学的尝试并作了效果调查 ,提出了分层次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指出 ,要全面实施分层次教学 ,还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首先 ,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精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次 ,还需要有良好的管理体制来保证这种方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58.
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英语言文化上存在某些差异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文化差异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 ,寓教文化于教语言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该语言 ,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9.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着很强的权威性与可信度,但其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学生英语能力并没有根本上得到提高。本文从学生、教师、大学英语管理考核层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提高我国学生的外语能力,以便适应新世纪大学英语教与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60.
迄今,还没有一门科学像语言学这样不能提供研究对象的结论性定义。语言有三个本质属性,即社会事实、心理表征及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只有对语言进行三维观照,才有可能本真地推导出语言这一语言学对象所特有的、本质的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