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53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74篇
社会学   2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杨晖 《北方论丛》2005,(6):56-59
剧作<黑暗的势力>是托尔斯泰的晚年的力作.一般认为,这部剧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即剧中所指的"黑暗势力"对宗法制农村侵蚀的俄国"改革"后的现实.其实,该剧是一部道德剧,是反映托氏道德观和宗教理想的道德剧.托尔斯泰在这里给人们上的"生活的一课",不是引导宗法农民去抗拒资本主义,而是劝戒人们警惕贪欲的诱惑,不要充当那被"网住爪子"的鸟儿.作家从道德角度向人类良知发出的呼唤,对腐朽落后的社会戕害人心表现出极大的义愤.  相似文献   
82.
解构主义文学误读理论的"误读"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有必要对其进行辨正:第一,误读理论并不只是强调读者的阐释活动,同时关注的是一个更为宏观的经典文本的历时性差异运动,而在这种运动之中,"作者的焦虑"才是关键所在;第二,误读理论在肯定所有阅读都不是单一解释的同时,又指出在对文本进行解释的时候存在界限,超出这一界限所作的解释是不合理的,误读的界限就源于"文本"。  相似文献   
83.
文学作品背后折射的文化因素是导致误读的主要原因。在后现代语境下,异质文化之间的张力愈加凸显出来,误读成为沟通不同国别、民族之间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84.
翻译是不同语言的交流,也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在异质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的文学翻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文化误读的现象。本文试图将误读和误译作为一个既成的客观文化现象加以客观描述,通过围绕无意识、有意识两种误读,旨在将文学翻译中产生的文化误读进行具体分类。  相似文献   
85.
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已成为华裔美国文学的经典,其中一个章节《另类》(Two Kinds)近年来被选入本科英语专业教材,产生了对经典的简约化、俗世化的误读。文章从对文类的认定、主题的诠释与语言特色的角度凸现了作品蕴涵的身份认同的后现代意义和文化政治内涵,赏析了关于中国/美国文化认同的人为虚构的两分特性和作品中人物体征的文化混血。  相似文献   
86.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70年代末到世纪末,新世纪十年代,这三个时间坐标,对应食指的地下写作时期、食指被诗歌现场遮蔽时期、食指被误读时期。三个不同时间坐标轴上的不同的诗歌现场,标示一条起伏的曲线:沉寂、爆发、嚣闹、浮躁、沉静、新进、不纯粹中的纯粹。意识形态化、后意识形态化、流动的现代性,商品社会的物化倾向与媚俗倾向,是一些杂绘其中、时有交叉的细画线。  相似文献   
87.
由于传统文化和养老模式的差异,英汉民族对孝道重要性及其内容的认知存在着明显差异。美国汉学家Jean M.Mulligan在其《琵琶记》(The Lute)英译本的长篇导言中对该剧孝道伦理进行了探讨。Mulligan之文化误读,是由中西孝文化语境认知的互为观照所致。  相似文献   
88.
误读在后现代被赋予了崭新的意义,被视为创造性阅读的前提。后现代误读理论的正面价值首先表现为思维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对话等开放性的思维方式,给予读者极大的思想解放和阅读自由,对文学创作和阅读产生积极的效应。同时也导致确定性的丧失和犬儒主义的横行,产生了一系列审美、伦理和文化的负面效应,这与后现代误读理论对语言自反性地使用导致了双重标准有关。  相似文献   
89.
王学海 《云梦学刊》2013,(4):108-115
对徐志摩诗的误读,以及对他与三位女性的情感纠葛的浅层次诠释,至今仍然贻误着读者。如果从时代背景来考察,以诗人艺术地政治介入,行进中的矛盾二重性,文化素养与生存环境的冲突,去纠正历来对几首徐志摩诗的误读。并通过对徐志摩与三位女性的深度剖析,找出他与三位女性纠缠中深蕴的悲剧精神,以及此悲剧精神对徐志摩本身成功行为的一种再诘难。  相似文献   
90.
文学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因此常出现文化误读现象。本文主要从文化空缺和文化内涵差异角度分析文化误读的成因和表现,并提出了文内补偿、文外补偿,归化、增益、省略等应对文化误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