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3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284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770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裴注在正文中为生僻字、多音字注音,采用直音、反切注音,共70例。直音有38例,反切有32例。  相似文献   
32.
正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让全校师生时刻感受到特色文化的激励和熏染。重塑学校文化,需要从学校过去办学历史中寻找和挖掘,也需要与当前的教育主流结合,更重要的是服务于未来的办学理想追求。王凤楼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因"凤栖玉楼"的美丽传说而得名,凤凰文化也因此成了王凤楼镇的文化图腾。王凤楼镇教委李金华助理与中心小学全体领导经过两年多的资料收集整理和深入研究,开发出《凤栖玉楼》校本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  相似文献   
33.
郑樵《尔雅注》有一些较具特色的注音体例,挖掘这些材料能够促进汉语语音史研究的进一步完善,也能够补益方言史研究的某些问题。文章把这些注音体例列举出来,主要是体例描写,同时还对郑樵在不同文献中分别使用“某某反”和“某某切”截然不同的问题、多字并排直音注音的问题作了一定的语言学解释。  相似文献   
34.
古注的训释很大一部分是文意训释。《左传》杜注中有数十条"某犹某也"的训释,训释词和被训释词之间的关系可分义通和义隔两大类,前者指义同或义近,但又同中有异,后者表面相隔,实际相通,异中有同。两类中又各自涵括多种不同的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5.
张银振 《经营管理者》2013,(23):366-366
针对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发生火灾,为不至于影响生产,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灭火,在直接无法灭火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火势蔓延扩大,避免上隅角瓦斯长时间燃烧散发大量热量,一旦点燃煤体,将给后续灭火工作和工作面的恢复生产带来很大安全隐患和困难,因此在工作面上下顺槽建密闭向工作面注惰气进行间接灭火,采取该项技术后,能够有效地对工作面上隅角着火点进行充填、密闭,隔绝,起到降低氧气浓度,达到灭火的目的。  相似文献   
36.
《说文解字》所收“苋”得名取义于其茎叶高大而易被看见.唐代文学作品中已较多地出现对苋的吟咏.宋元以后,苋之品种渐增.“苋菜”中“人苋”即今所谓的“籽粒苋”,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食用史,以为籽粒苋原产于美国之说并不妥当.将“人苋菜”写作“人蔊菜”、“人旱菜”等是因不辨古音选错本字而产生的误会.《说文》中的“蓼”当指泽蓼而不是水蓼.“蓼”得名于其味辛辣,“蓼”、“熮”、“燎”、“爒”音近义通,当同源.蓼的别名“蔷虞”当表示采获山泽的菜草,这一别称蕴含了蓼的生长环境特点.  相似文献   
37.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汉魏之际道儒融通的时代课题,而且对于推动《老子》解释学和中国道学史研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8.
张载的“存天理灭人欲”说,经过二程与朱子的强化,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命题.天理人欲之辨的道德约束对象最初只是儒家士大夫,要求他们不以一己私欲害国家之公益,同时也是儒者的道德自律,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朱子学在南宋成为显学后,理欲之辨转变为对普通民众的要求,出现了一种错位,因此遭到明末清初许多学者的批判,但道德严格主义的理欲观仍是明末清初思想界的主流.李光地、张伯行、华希闵等在注释张载《正蒙》时,肯定其合理性.当今需要重新认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史意义,并肯定“尊崇理性,反对私欲”的理欲观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39.
"慕"本义为"仿效".<说义·心部>:"慕,习也."[2][219]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慕,犹模也,习也,爱而习玩模范之也.<史记>日:'司马相如慕蔺相如之为人,以其名为名,常模范之是也.'"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