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14篇
管理学   9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7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41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卧龙藏虎”常常被用来比喻有才华的人,但他们的才华还没有被发现,或者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施展。古时诸葛亮就被喻作“卧龙”,识才的刘备三顾茅庐,既为诸葛亮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找到了一个不可多得、帮助自己成就事业的贤臣,这是诸葛亮的幸事,也是刘备的幸事。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急需大量人才,因为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可现实中,一些领导或用人单位却时常叹息缺人才。  相似文献   
102.
成都市西北郊,从现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园新开河道下口处起,至市区五丁桥,河面宽阔比较直畅的一段河堤,称为九里堤。成都地图,从北往南称为九里堤北路、九里堤中路、九里堤南路、西体北路。据1995年出版的《成都大辞典》载:"九里堤今仅存土埂一段,长200米,高8米、宽15米。此处遗址1981年被列为成都市  相似文献   
103.
成就 《人才瞭望》2010,(7):71-72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人杰辈出。与绝大多数怀才不遇者的思维定势相反.长期隐居南阳草庐的诸葛亮一出山就投靠了当时最为势单力薄的刘备集团并终生为其奔走效力。在为刘备集团做出杰出贡献基础上.诸葛亮实现了个人事业的成功——这归根结底取决于诸葛亮近乎圆满的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04.
文章根据众多史籍记载资料和现实调查存在的大量地名古迹及民间轶事传闻,论述了蜀汉诸葛亮南征主力部队和“七纵七擒孟获”在滇西以及南征是平“四郡”而不是“三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5.
刘彩燕 《领导文萃》2010,(7):104-108
<正>诸葛亮,一个传颂千古的名字;诸葛亮,一个倾倒万众的人物。他的故事,古今中外,妇孺皆知。他玄妙莫测、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的本领,尤为世人所乐道,以致在人们的心中诸葛亮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而成为智慧的象征了。  相似文献   
106.
张程 《决策探索》2010,(4):71-73
世家子弟多了去了。何况诸葛亮还是因战乱从北方流落荆州的外来户,他有什么刘备特别需要的价值?17岁的诸葛亮可不是普通的外来世族。在后来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公元198~207年),他深深地融入了荆州统治阶层之中,成为人际网络重要的一个节点。  相似文献   
107.
陈旭 《领导科学》2012,(10):56-57
诸葛亮被称为不朽传奇和智慧象征,他一生鞠躬尽瘁,六出祁山,却壮志未酬,令人扼腕。然而,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越是智慧的人,越可能做出不智的事情。所谓胜有因、败有果,诸葛亮最终壮志未酬,至少因为他在四个方面做得不够明智——投机取巧、空想主义、事必躬亲、人际失调,而这四个方面又互为因果,让他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08.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的托孤重臣,两人起点相似,却做了忠诚和谋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选择。究其原因,主观上有个人因素,客观上则与两国不同的皇权统治密不可分。总体看,蜀汉皇权统治顺应了以诸葛亮为首的士大夫阶层的愿望,维护和发展了他们的利益,使诸葛亮满门为皇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魏皇权统治则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以司马懿为首的士大夫阶层的愿望,没有维护好甚至危害了他们的利益,最终导致司马懿家族谋逆和夺权。  相似文献   
109.
笑汀 《老年人》2009,(3):41-41
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便担负起蜀汉政权的全部重任,由于“食少事繁”,忧劳过度,以致“鞠躬尽瘁”,不到十年便抱恨终天。诸葛亮的职位谁来继承?  相似文献   
110.
陈寿《三国志》中因没有记载诸葛亮的《梁父吟》辞,由此引来近千年争议。笔者认为:诸葛亮之《梁父吟》,实与汉魏时期传承汉代乐府关系密切,而记载于唐人书中的辞也是不容置疑的。汉魏文人好借乐府旧题改制新诗,乃一时之风气,且他们的乐府诗中,又往往透出悲凉的感情。这是历史现实所为,还与当时人叹息人生易逝,生命短暂情感一致。诸葛亮好为此悲凉之辞,乃时风影响,反映出他珍惜生命的思想,向外传达出励志有为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