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14篇
管理学   9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7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41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田澍 《领导文萃》2007,(6):92-95
秦汉以来,满腹经纶,且能学以致用者,有汉之留侯张良、蜀之丞相诸葛亮、明之诚意伯刘基诸人。他们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代表。其中,刘基被世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  相似文献   
52.
楼或 《领导文萃》2007,(7):51-55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相似文献   
53.
张冬云 《南都学坛》2006,26(3):64-66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倾注全部热情和笔力塑造的艺术典型。诸葛亮的“羽扇纶巾”形象有一个较漫长的形成过程,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魏晋野史传说中的名士形象、宋代词作中的儒将形象、元明杂剧中的道教军师形象。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外部形象流泻出疏淡闲雅、潇洒飘逸、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范,表现出道家“自然”人格的特征。同时,诸葛亮又具有“儒者气象”,体现了“以道持守”的儒家道德人格,两者相济互补、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54.
南阳在汉代具有重要的交通地理地位。以南阳为一端,联系关中平原和江汉平原的武关道,春秋战国以来已经成为秦楚之间的交通要道。汉代许多历史事件,因南阳交通系统的作用而发生。南阳和以南阳为枢纽的交通结构,曾经表现出特殊的历史意义。考察汉代交通史和汉代区域文化史,不能不重视南阳的交通地理形势。东汉以来,南阳的政治地位有所提升,交通作用也有所增强。随着南下移民浪潮的兴起,南阳作为四通的枢纽,联系南北的交通重心的地位愈益突出。诸葛亮择定南阳作为居所,以眼观天下,分析形势,等待时机,显然注意到南阳集中、交汇四方信息的优势,体现出不同凡响的政治家、军事家的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55.
本文联系诸葛亮的出场,着重论述了对其退场的艺术处理问题。作者认为,《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的出场,一再铺垫,一再蓄势,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艺术期待,可谓“盘马弯弓总不发”,“千呼万唤始出来”;写其退场,一再渲染,一再回环,给读者留下无穷的艺术回味,可谓“一辞再辞终难去”,“人去神留意绵绵”。  相似文献   
56.
诸葛亮是非功过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4月份,西安市委党校教授胡觉照建议将诸葛亮的《出师表》撤出中学教材。6月12日,西安举行《出师表》学术研讨会,包括陕西省历史学会会长黄留珠在内的9位专家达成共识.认为诸葛亮既非军事专家,也非用人专家,应被拉下神坛。  相似文献   
57.
诸葛亮生前官至蜀汉丞相,封武乡侯,领益州牧,"白帝城托孤"之后,又全权辅佐后主刘禅,被后主尊为"相父",摄一国之政事,行邦域之大权,权重威高,堪称一人之下之至尊,然而他的临终遗命和安葬在定军山下的墓葬就与他的身份和当时盛行的厚葬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后世品评感叹的话题.诸葛亮不愧是"为人师表"的楷模,从他生前的勤政廉政到他死后的遗命薄葬,无不体现他崇高人品,他虽死犹生,让活着的人们去品评、领悟和借鉴.  相似文献   
58.
出于宣扬各派学术和抗金大业需要,南宋理学各派名家纷纷借诸葛亮说理论事,南宋前期的诸葛亮评价多称赞其集"仁人君子、英雄豪杰、忠臣义士"于一身,很少人批判其法家治术,评价之高远超北宋。南宋后期,诸葛亮赢得朱子后学和失意文人的一致称颂,成为道德完人和精神偶像。南宋诸葛亮评价的思维走向与理学内部纷争演变关联密切,前期强势的湖湘学派、浙东学派强调经世务实,盛赞诸葛亮躬行儒家济世情怀、践行人臣之道,而弱势的陆朱学人则痛心其运用申韩霸术。发展至后期,独尊天下的朱学后人主张穷理尽性,一致标榜其道德风范,诸葛亮良将、忠臣、圣人形象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59.
诸葛亮是儒家精神的集中体现者,是儒家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化身。理学出身的政治家李光地对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及政治、军事和人才等思想尊崇有加。在李光地看来,诸葛亮"八面打开,光明洞达",具有近乎完美的人格;政治上,诸葛亮具有"王佐之才,而明于治";军事上,诸葛亮是"以仁为胜"、"恩信服人"治军的楷模;李光地还对诸葛亮"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用人之术十分赞赏。透视李光地对诸葛亮的评注,可以看出李光地"见贤思齐"、"惺惺相惜"的情感是他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理想的表现。  相似文献   
60.
传统观点认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诠释领导者秉公执法、讲究公平正义的经典实例,但它深刻反映了诸葛亮作为领导者在修为上的致命缺陷:自恋自大,只注重事务性工作,却不善于管理人才。诸葛亮在"挥泪斩马谡"过程中遭遇的公正歧义及其专断应对,折射出其授权障碍并导致人才管理的根基坍塌。为避免悲剧,领导者应遵守权变处置公正歧义的核心规则,即为事业服务、为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