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3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7篇
理论方法论   75篇
综合类   1175篇
社会学   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象征交换是鲍德里亚的核心概念,它具有非实在性、互惠性等特征,其诱惑概念也具有上述的特征;鲍德里亚还赋予了诱惑以不同于象征交换的特征,即恶的计谋性和娇柔的女性气质特征。鲍德里亚试图超越男女性别的两极划分时代,走向一种超性别的时代,并以此为基础反对当代女权主义的性别观。在他看来,女权主义所标榜的女权仍深深地受制于男权中心论的对立逻辑。鲍德里亚有关诱惑的恶与娇柔的女性气质的特征构成了其后来技术批判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
詹姆斯.琼斯的《细红线》中意象与象征手法的运用对突出小说的反战主题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标题《细红线》象征着理智与疯狂、生与死的分界线;贝尔的幻觉意象象征着家人和士兵的相互担忧和思念以及对死亡意识的淡化;威尔士的小调意象则象征着战争的目的——抢夺钱财。  相似文献   
93.
迷狂是人类学、民俗学在仪式的田野调查中普遍遇到的现象,为某些民俗仪式所特有。从人类学学科史的角度看,它曾为弗雷泽、莫斯、格尔茨、福柯等著名人类学家所关注。  相似文献   
94.
在文学上,威廉姆·布莱克是英国第一位藐视情理规则、反对18世纪古典文学传统、珍视个人想象的浪漫主义诗人.<虎>诗为布莱克创作并被收入到其诗集<经验之歌>中,是一首反映作者进步思想的著名中短诗.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听觉意象、象征意象、动感意象、引喻意象来具体表现其思想,读起来使人感到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对<虎>诗进行评论,旨在领会诗中的深刻涵义、挖掘其中的美学价值、借鉴诗歌中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95.
萨林斯在晚年出版的《与修昔底德辩难》(以下简称《辩难》),或许是他最后一部重要的著作。2000年,他出版一部文选《实践中的文化》(Culturein Practice),书中选入自1963年后,他围绕两个核心问题而思考和写作的多篇论文,分别列入“文化篇”、“实践篇”和“实践中的文化篇”三个部分,从时间来算的最后一篇文章是1999年的“何谓人类学启蒙”。  相似文献   
96.
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是一位以仪式研究著称的当代人类学家,其最著名的学术贡献就体现在对恩登布人(Ndembu)的象征符号和仪式过程研究之中。《象征之林》可谓是特纳在象征和仪式方面研究的一本代表之作。在这本著作中,特纳对恩登布人的仪式及象征符号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在我看来,特纳通过《象征之林》想重点反映的一个思想就是:象征符号与人们的社会行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7.
晏榕的短诗体现了审美想像的日常生活化:审美想像的主体总在现实中想像诗的世界,努力寻找诗的思维,力图突破语言常规.审美想像的日常生活化正是诗人的特质.思维方式上,晏榕的短诗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注重意象营造;语言上,晏榕的短诗追求陌生化效果,设喻上力求远取譬.晏榕的短诗呈现出一个有别于现实的有生气的世界.  相似文献   
98.
《挪威的森林》讲述了"我"和两个性格迥异却同样纯真可爱的姑娘——直子、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作者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营造了一个现实与非现实相混杂的艺术世界。以阿美寮为代表的象征性场景的构筑,既昭示着作者对这种互助互爱式世外桃源的向往,同时又表明,现实世界并不理想也不完美,但人若一旦被投放到阿美寥一般的封闭天地之中,人同样会遭到异化。  相似文献   
99.
理性传统决定了西方的意象研究以想象过程为切入点,理性的参与使意象中蕴含的情感淡化,并逐渐客观化为图片;20世纪初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主义"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但意象主义意象论在本质上仍属于西方传统,偏重图片效果和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100.
从文化人类学视阈来看,高校毕业典礼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蕴,它承载了高等教育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同时它又是个体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发挥着毕业生身份转换的文化功能,展演了个体生存与社会控制之间的文化逻辑。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之下,应该加强对高校毕业典礼的精心设计,强化毕业生的角色认知,提高毕业生的责任承担意识,发挥毕业典礼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