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36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320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4 毫秒
591.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单一学科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跨学科素养强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思维和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其培养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跨学科素养的要求。目前的师范生培养模式仍然以传统的学科分隔为主导,往往忽视了跨学科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着复杂多样的问题,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因此,研究如何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融入跨学科素养的理念和实践,创新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对未来教育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2.
张秦冀  林科 《民族学刊》2017,8(4):90-93
"文化研究"自20世纪上半叶诞生起以来,特别注重对工业社会中的文学与文化现象进行批评,但少有学者在文献研究中使用其开放的研究策略.汤洪在《屈辞域外地名与外来文化》一书中将"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文化广义化、经验与实践并重等研究策略引入到他对楚辞的文献考证中,使得传统单纯依靠小学方法的楚辞研究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这种研究路径不仅对楚辞研究是一种视野的拓展,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再现了先秦的人文风潮与历史语境,对先秦历史学与先秦地理学研究也大有启迪.  相似文献   
593.
蒋承勇 《社会科学战线》2023,(3):146-155+282
经历了17、18世纪自然科学与理性精神持续发展与张扬,19世纪浪漫主义以反叛现代文明的姿态应运而生,以文学“革命”的方式向艺术本位复归,其主要目标是让文学从科学理性、社会政治理性及功利主义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因此,浪漫主义与生俱来有抗拒科学与理性的一面。但是,浪漫派又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同程度地肯定其积极作用,并从中汲取知识、方法及理念,借以激发艺术灵感、更新创作题材与技巧。在此意义上,科学助推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与发展,浪漫派与科学有难以割断的精神联系;它对启蒙运动造成的科学与理性崇拜予以反拨,并朝着张扬人的感性本质的方向发展,使启蒙时期的自由主义和个性解放思想在另一层面上得以延伸与发展,而且一直延续到唯美主义等19世纪末的文学及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之中。西方文学史发展的事实证明,科学之于文学是抗拒与接纳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94.
作为当代创伤研究的重要批评者,美国学者多米尼克·拉卡普拉提出了一种基于“修通”的替代性理论。他认为以卡西·卡鲁斯等人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创伤理论,过于关注历史创伤带来的强迫性重复和解离效应,无益于真正的批判性反思和面向未来的现实政治。通过厘清拉卡普拉如何审视“9·11”前后西方文学批评中“趋创伤性”的流弊,可以揭橥这位思想史学者关注的一个更大问题,即文学与历史如何在学科性的自反层面相互商榷、相互审问,从而实现真正的跨学科之思。  相似文献   
595.
陈嘉婧 《公关世界》2023,(7):124-125
博士生教育处于国家教育体系的顶端,肩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艰巨任务。高校目前在知识性建设上相对成熟,但是开放性和社会性还迫切等待完善,需要建立相应的跨学科组织包括联合高校之间和社会企业共同来构建完成。本文立足于博士生成长需要社会化来设计与抽象构建跨学科组织,提出虚实结合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式跨学科组织结构。将实体组织和虚拟组织结合起来就意味着将跨学科组织和国家与市场热点所需要的跨学科研究结合起来,向内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向外联合国家和市场趋势及企业研发的需要,培养符合高校人才培养导向和社会需求的博士生人才。  相似文献   
596.
跨学科研究方法对构建中国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构建中国经济学的逻辑起点、路经依赖和方法论原则 ,不应当脱离中国经济思想的内在发展渊源 ,不能离开中国社会特定的制度环境 ,也需要学习和借鉴各国经济学的有益经验 ,学习和借鉴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术成就。中国经济学人应重视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 ,经济学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亦有待于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597.
始于2017年的希拉姆学院新文科项目与发轫于2019年的中国新文科建设,二者名称和兴起时间相近,在内涵和实施过程上则是迥异。对希拉姆学院新文科项目的缘起、内涵、特色以及形成的希拉姆模式进行梳理分析,以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为案例,对比论证其与中国新文科建设的理论、路径及其形成的中国模式。研究认为,希拉姆模式有其“小”而灵活的特征,能够为高校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促进专业融合,积极利用科技设备提升教学效果,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提升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提供参考; 中国新文科建设整体上体现出大国的大格局,表现为教育强国的战略布局,主动迎变的理论智慧担当,群策群力的人才培养实践响应,在坚守本土和开放包容、守正创新与积极求变中,彰显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优越性,具有影响范围广、理论研究深、发展后劲足、改革成果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598.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民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成为民俗学研究的新领域。不过,这一领域的核心概念和研究成果散见于相关学科,缺乏集中且稳定的共识。以“民俗”的概念为出发点,我们能够通过批评性文献综述的方法来界定数字民俗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路径,并在民俗学和传播学的跨学科视角下提出数字民俗研究的四个核心议题,即民俗的数字文本与知识生产、口头传统的数字再生、在线社区的再部落化、新民俗与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实践,从而探索未来跨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9.
600.
随着跨学科的发展,语用界面研究已成为语用学发展的新进路。它是以语用学为基底的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探析语用界面问题的方法论,即探讨语用学如何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边界作业”(boundary work)问题,它具有跨学科性、语用共生性与实践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