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科融合是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文章从新文科与新工科同频共生的必然性出发,论证了新工科作为我国应对新科技革命的积极举措,或可助力科技创新对新文科的推动作用。而新文科对社会理念底层逻辑的指导作用,或为新工科解决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挑战提供新思路新方向。进而,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交叉视角下依托价值共创理论,从思政建设、产业生态、资源整合等多个维度,探索新文科与新工科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层面实现价值共创的应用场景,并以天津大学为例探讨新文科与新工科交叉背景下大学育人模式与科研改革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
新文科建设是以适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要求,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新文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为目标。当前,中国高等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组与变革是该专业突破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的一个关键。在明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高等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培养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培养师资队伍和培养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明确、创新、优化和完善等现实困境。因此,高等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该重新审视培养模式与方案,确立科学的育人定位和课程建设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建立“理实一体化”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对接行业发展,建设“产、学、研”区域化培养平台;完善保障体系,构建“双师型”专业化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3.
新文科建设要求传统文科各专业通过课程重组,形成文理交叉,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中国文科复合型人才现有培养模式的不足,回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建校以来的文科发展历程,着重介绍强化数学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实践方案,在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知识体系、整合跨专业师资队伍、搭建联合培养平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六个方面提出了培养新文科复合型人才的具体举措,并以《统计学导论》课程为例,探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文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基础上,指出当代高等教育迈进了博采众国之长、主动开放创新、从容自我变革、新内涵发展提升、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之路。但不少高校对其中举措之一的本科应用型转型与新文科建设仍存在困惑或缺乏清晰认知,背离国家及高教发展战略。阐述转型发展的势在必行和中国特色新文科建设的创新性,进一步探讨高水平中国特色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期从理论研究到实际操作共同进行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5.
人文社会科学发轫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之中,对于现代性的阐释与批判始终构成其经典传统,但同时,现代性无孔不入的渗透也使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面临着异化的危险.作为对现代社会科学之现代性的克服与超越,新文科是后工业时代基于知识高度综合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一种文科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新形态,以交叉前沿、战略需求、现代技术、区域优势为建设动力,以专业及课程体系的构建、跨学科师资队伍的构建、教研评价标准的确立以及运行模式的形成为四大核心要素.在具体的建设实践中,探索国内外跨学科联合学位培养、建立以多学科集群为基础的现代书院制度、推动"新文科实验室"建设以及践行"传统文科+"可成为高校探索新文科建设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已上升为高等教育发展国家战略。地方高校是新文科建设的主力军,肩负应用型新文科人才培养的重任。文章对地方高校新文科专业的内涵、特征、意义与建设策略等进行探讨,总结出新文科专业的五大特征,提出地方高校新文科七大建设策略,包括建设新理念、发展新路径、研制新方案、培养新机制、师资新提升、条件新水平和质量新标准等。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中国特色文科学科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中国文科建设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前期恢复学科发展基础,世纪之交打造国家支持体系,新时代自主性、本土化重构的历史演变,探索出一条国家主导、群体参与的中国式建设发展之路。新文科的提出代表了中国文科发展新方向,彰显了国家实力和文化自信,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历史发展逻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文科建设以提升国家软实力为目标旨归,创建中国理论以阐释中国问题,生成中国话语以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8.
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内涵出发,探讨了人才培养的逻辑与路径。进而,结合笔者教学改革实践工作,提出了一套“一二三”式培养理念,即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以及学科和产业发展趋势为导向,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与国际高水平学术交流两个平台,以德育知识、专业知识和素质拓展三个模块协同培养,并从课程创新、科研创新、实践创新角度构建了“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科与理工科交叉融合方式推动知识体系创新的新文科建设,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积极探索。随着我国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事业的深入推进,在新文科背景下通过多学科联动探究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新学科、新方向,已成为新时代学科建设发展的典型范例。面向国家新文科建设和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的重大发展战略需求,西北工业大学正在探索“文物科学与技术”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模式,具体表现为:聚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设目标、明确交叉学科发展新方向、构建一流教学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旨在更好服务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0.
2018年中央提出"新文科"建设要求,学界的关注与讨论日益密集,关于"新文科"内涵、特征与建设路径等问题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不断涌现,聚焦"新文科"的学术话语日渐隆兴,基于"新文科"的学术话语体系正在形成。探究"新文科"学术话语的生产与传递过程,对于深入理解和践行"新文科"的思想理念与实践理路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本挖掘的方法,结合质性解读,分析相关研究文本发现,当前"新文科"学术话语的建构路径可大致概括为五类,分别是理念方法、学科建设、教育发展、人才培养与数字技术路径。突出"新文科"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与导向功能,关注"人才培养"与学科"交叉融合",谋求传统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守正创新",搭建更为开放、高效、融合的学科互动成长空间是当前"新文科"学术话语的基本论证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于新文科发展中存在的如何建设、及其与其他学科关系的问题,梳理新文科建设研究的历史,分析新文科建设的系列研究成果,论述新文科建设可能产生的种种疑惑,以艺术学科为案例,对新文科建设“新”的内涵和外延等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新文科并非要舍旧立新,而是坚持守正创新原则,在既有的学科基础上兼容交融文理科学科的成果,打通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脉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育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前瞻性思维的优秀人才,为中国文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做好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的准备; 新文科赋予了传统文科以新的阐释路径和思维方式,重新定位传统文科的角色,使之于中国特色实践之上产生更多学理思考,助力中国学派建设; 艺术学科尤其要把握守正创新之中艺术审美的本质,不断借鉴交叉其他学科,使得艺术学科能够满足人们身心美好期望。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虽是影视生产大国却非影视产业强国,虽是影视教育大国却非影视教育强国,影视行业发展存在着节目重播率高、国产影视精品少、影视复合型人才少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对高校影视教学改革提出五点应对策略:适应影视业竞争需要,注重培养影视复合型人才;教师带头创作视频作品,紧跟影视制作先进技术;运用"四结合"教学方法及改革课程设置,强化视频节目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大影视制作设备投入,积极参加社会各类影视大赛;教学效果评价要把学生在校内影视制作能力评价与校外影视作品获奖的社会评价结合起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在中国影视艺术中遭遇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接受美学的观点与影视批评的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接受美学的三个角度--效果价值评判、审美期待视界和本文召唤结构出发,分析接受美学在中国影视艺术中遭遇的尴尬,指出这实际上也是中国影视艺术自身的尴尬.  相似文献   

14.
“新文科”建设在高校的全面推动,促进了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依据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创新发展是“新文科”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学科重组、学科交叉为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应注重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合理而科学的实践设计来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明确“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今多数高校学报没有能力将学报做成专业期刊的背景下,设置特色栏目就成为这些学报走出“千刊一面”困境的唯一途径,工科院校文科学报也不例外。地域优势、利用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影响力、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综合素质高的编辑以及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是特色栏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特色栏目的创建需要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以及学科带头人,需要期刊编辑独到的眼光以及扎实的专业素质,需要一定比例以及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只有学科、专家、编辑和作者的共同努力,工科院校文科学报才能办出特色,才能提高自身的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才能在期刊的改革大潮中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研究当前国际上戏剧和影视作品发现,能够被艺术届认可的,其中都包含戏剧与影视的融合。戏剧与影视艺术的“跨界”传播,已经成为了当前戏剧、影视艺术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戏剧与影视艺术都属于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叙事艺术,同时也同属于社会艺术的范畴,因此二者的“跨界”具有可行性。戏剧与影视艺术的“跨界”传播,拓展了艺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促进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影视剧作为面向大众的艺术样式,天然地与民间故事有多方面的联系,民间故事对影视剧有多方面的价值。从起源上、艺术本质上、艺术特性上看,民间故事与影视剧联姻,具有民间故事影响影视剧的内在机制。具体来说,民间故事对于影视剧的价值表现在可为影视剧提供情节模式、人物原型、民俗资源、伦理资源、形式氛围。影视艺术家应积极学习民间故事,从中为影视剧吸取养分。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it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in China's universities an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tal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gineering discipline, communication cours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new teaching models. Relying on the connotation of "new engineering", combining with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engineering talents and the training goal of practical ability,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eaching reform approach of communication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and gives specific reform measures.  相似文献   

19.
陈大悲是中国现代戏剧界集演员、导演、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戏剧教育家于一身的人物。他对中国现代戏剧最大的贡献是其对戏剧艺术和戏剧理论的研究态度,他一方面创办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做一些普及戏剧常识的工作;一方面彻底批判旧戏、文明戏,为倡导爱美的戏剧理论扫清道路。陈大悲的《爱美的戏剧》是第一部关于研究戏剧艺术的书,填补了中国现代戏剧研究专著的空白。在该专著里,陈大悲第一次提出了关于剧本、导演、表演、舞台美术设计的系列理论,为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文科取得了以“实践标准”为代表的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它们的产生既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也得益于南大自身的小环境。它们的出现,昭示出重点大学文科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就在于是社会的“思想库”和“学术基地”。为了完成这一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必须坚决贯彻“双百方针”,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反对“政治实用主义”和“经济实用主义”,并充分尊重文科发展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