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92篇
理论方法论   89篇
综合类   771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法人类学在研究领域等方面的确和法社会学有一定类似之处,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本质差别.回溯法人类学和法社会学初创时期的发展简史,可以发现二者走的是两条不同的发展轨迹.都市人类学的出现,表明法人类学已经不再固守简单社会,但其分析区域的复杂度和广泛度仍然无法与法社会学相比;分析问题的着眼点、基本概念、理论构建模式和法社会学相比也均有较大差别.尽管在当今中国学界法人类学似乎远不如法社会学风光无限,但同样可以为法学研究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民间法研究做出自己独有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52.
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后现代主义哲学与现代主义哲学之间的分歧和对立中来把握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有助于认清哲学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转向的理论实质。与“现代主义哲学”相比较,“后现代主义哲学”具有以下特点:反对普遍化、总体化、同一性、等级体系、本质论、基础论和表象论,肯定多元性、多样性、差异、非中心、零散化、机遇、浑沌、不确定性、流动和生成  相似文献   
153.
简论当代视觉文化传播对受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贾志斌 《社科纵横》2007,22(5):114-115
当代视觉文化传播的兴起,导致“视觉转向”的形成。“视觉转向”解构了语言文化霸权时代的形成的“语言学转向”,改变了受众观察社会的视角,影响着受众认识客观现实的深度。同时,视觉文化的“超现实”性,使得生活于视觉形象环境中的受众受到了对人为符号模拟的制约,从而深刻改变了受众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4.
叙事分析是如何可能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70年代以来叙事分析在社会研究领域中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讨论叙事分析这一质性研究的新方法,旨在分析其背后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并发现该种方法与其他质性研究方法的区别。叙事分析重视故事形成的方式,而故事内容却并不构成分析的重点;对叙事方式的注重,使叙事分析更为重视故事的结构,以及该结构对故事意义的影响——故事意义因为结构变化而有新的意涵,同时也更为重视该故事结构所得以形成的脉络因素——微观互动的脉络以及更为宏观的社会历史脉络,从而将微观和宏观领域连接起来,使叙事分析的解释力得到了增强——人们通过叙事建构现实,而所建构的现实,却是在微观和宏观两个领域中型塑的。文中最后部分对叙事分析的效度进行了评论,并揭示了该种方法的模糊之处。  相似文献   
155.
自梁末以还 ,在门风转向负面影响的作用下 ,吴兴沈氏的族势日渐衰退 ;爰及隋唐之世 ,更因为离散宗族政策的实施尤其是选举制度的变易 ,该家族丧失了乡里根基的依托 ,最终消融于官僚帝国的组织框架和文化构造之中  相似文献   
156.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开始的“话语转向”带来了语篇研究的繁荣。语篇分析在70年代发展成为一门综合的、独立的跨学科研究。经过 80年代的迅速发展 ,语篇分析在 90年代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走向成熟 ,并在 90年代末成长为一个自主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7.
关邑 《老友》2008,(3):43-43
老伴退休了,没有了单位工作的重负,没有了人际竞争的压力;儿子成家了,孙子上学了,我也退休了,对老伴来说,在家里少了相夫教子、带孙子的拖累,她成了时间的富裕者。太平盛世,人心思寿,人心思美。老伴便把时间和精力渐渐转向对自己的"包装"和"修饰"。  相似文献   
158.
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背景下,翻译诗学的研究内容也发生了转变,即加入了新的文化层面这一外部因素的思考。对于这一演变,我们应持辩证的态度,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的一面,又要看到其自身的不足,同时还要警惕文化研究对翻译本体研究的剥夺。  相似文献   
159.
为了探讨陈独秀思想特点,采用文献解析的方法,认为:五四时期,陈独秀从文化发展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他以科学、民主和人文精神等先进理念为参照,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和评判,目的是以西方现代文明来引领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尽管这种评判带有"舍中求西"的情感倾向,对传统文化批评过多,但他并非要全盘否定和废弃中国传统文化,而是主张借鉴西方文化对之进行合理改造,以便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五四新文化的时代背景来看,陈独秀的评判基本上是客观的,其文化的价值取向是科学的、先进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向危机.与此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0.
孙继强 《日本学刊》2008,(2):130-140
以"九一八"事变为开端,日本开始了对中国长达15年之久的野蛮侵略.事变发生后,日本报界发生整体"转向",而且这种"转向"并非一朝一夕完成,它经历了一个"反抗-被动屈服-主动追随"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闻专业主义所推崇的独立、公平的原则在所谓的爱国主义、全民总动员的精神枷锁面前逐渐沦丧,报纸最终沦为军国主义的宣传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