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25篇
  免费   1057篇
  国内免费   98篇
管理学   3380篇
劳动科学   118篇
民族学   419篇
人才学   134篇
人口学   162篇
丛书文集   5796篇
理论方法论   1000篇
综合类   9459篇
社会学   980篇
统计学   332篇
  2024年   374篇
  2023年   1471篇
  2022年   833篇
  2021年   1476篇
  2020年   1431篇
  2019年   1040篇
  2018年   473篇
  2017年   698篇
  2016年   778篇
  2015年   1094篇
  2014年   1850篇
  2013年   977篇
  2012年   1058篇
  2011年   1162篇
  2010年   959篇
  2009年   1018篇
  2008年   977篇
  2007年   819篇
  2006年   711篇
  2005年   585篇
  2004年   525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61.
宋建丽  曾晞 《东岳论丛》2019,40(3):162-168
当今世界全球性治理危机一方面集中地体现在资本主导的全球化弊端的全面爆发;另一方面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浪潮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治理的难度。阿玛蒂亚·森和玛莎·努斯鲍姆以人类繁荣为宗旨,努力超越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二元对立,寻求一种将有尊严的人类生活包含在内的"能力路径",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但由于该方案没有涉及全球经济、权力等核心议题,从而存在一定的缺陷。人类命运共同体范式以马克思"类存在"哲学为理论落脚点,超越以往全球治理的"能力路径"以及其他方案中存在的固有的对立和藩篱,寻求多元基础上的互利共赢、对话协商,以实现人类社会的持久和平与整体繁荣。  相似文献   
62.
共享发展是贯穿全面深化改革的主线,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则以全新的历史方位与价值基准对共享发展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与实践要求。共享发展是以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为出发点、并以共建为基础的动态持续性发展,是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发展,是以实现人的尊严为最终归宿的发展。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积淀,是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不懈追求的现实映射。共享发展的实现需要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础上保证全民参与和协同合作,依赖于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观念牵引下妥善处理好改革与发展、政府与市场以及增长与分配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以往的"社会管理"提升为"社会治理",标志着我国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因此,在转型社会中如何实现基层社会治理,解决纠纷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秩序是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基于"枫桥经验"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本文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以社会治理为视角,借鉴"枫桥经验"的优良传统,分析和探讨了乡土精英参与地方自治的基层治理模式,结果表明,诉讼与调解相融合的纠纷解决方式以及关系和谐与秩序维系应是治理向度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4.
随着我国社会组织数量的激增,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组织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社会组织既是创新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其快速发展本身也被当作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在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政府毫无疑问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也应该主导社会组织的组建。政府过于积极地主导、甚至"操办"社会组织的组建将会违背社会组织发展以及社会治理创新的初衷,也不利于政府自身的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政府不应该是社会组织组建的主导者,而应该是社会组织形成与发展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65.
66.
67.
当下我国司法承载着重要的社会治理功能。随着以风险社会为代表的现代性危机的到来,司法究竟如何应对已是无法绕开的话题。我国司法以平息纠纷为现实导向,以追求正义为价值目标,但是这二者都缺乏对全社会层面风险因素的考量。而司法所具备的程序正义和判决说理等特征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风险治理功能,也有道德上的合法性。基于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司法环节的风险治理功能,未来应当在运用司法政策提高法官风险预防意识,厘清法院和风险规制机关的关系,充分激励风险诉讼等方面做出改变。  相似文献   
68.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之年,2020年以后我国贫困的特征和治理任务将发生重要变化,必须在保持贫困治理政策必要的稳定性、连续性、过渡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时调整,实现"五大转变":贫困治理的政策目标从消除绝对贫困向治理相对贫困转变,政策重心从超常规社会动员向常规制度化治理转变,政策工具从运用强制性工具为主向混合性工具为主转变,政策类型从福利型政策为主向发展型政策为主转变,政策选择从财政直接减贫为主向发挥杠杆作用为主转变。为适应这些转变,需要实施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支持、优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方式、对现有的扶贫政策进行分类梳理、加强减贫政策与乡村振兴发展政策的衔接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9.
近10年来,尽管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或者修订法律对上市公司(公众公司)董事会中女性董事的数量或占比提出强制要求,但既有研究长期未能就女性董事对公司表现的影响获得一致结论。为验证由于女性加入董事会是否有助于优化公司治理,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法探寻女性董事相关变量与公司是否违规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论证实女性董事占比增长有助于预测公司治理表现,同时也表明女性董事与公司治理的相互关系需要在董事会的性别结构和实际运作中进行具体分析。采取政策工具推动女性参与上市公司董事会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政策的制定应着眼于平衡董事会性别结构和增强女性董事意见的影响力,从而促进政策目的与公司目标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0.
刘伟 《江汉论坛》2015,(2):64-69
村民自治作为党和政府着力推进的基层民主实践,其有效运行的难题一直备受各方关注,不同的研究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根据对最近一项全国性访谈材料的初步分析可以发现,村民总体上对当前村民自治运行的评价不高。具体表现在,村民对民主选举中的拉票和买票等行为表示反感;对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评价较低;对村民自治的民主监督环节,村民不仅认知不足,其在实践上也多有缺位。导致村民自治运行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为深层的原因在于,村民自治所处的外部框架及其在实践中的结构性失衡,难以应对急速变迁的乡村治理生态。因此,近期现实的思路,应是从治理重构的高度检视各地村民自治的运行状况,并努力寻求符合各地村情民情的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从而提高村民自治的运行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