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96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51篇
管理学   4288篇
劳动科学   230篇
民族学   550篇
人才学   447篇
人口学   176篇
丛书文集   4121篇
理论方法论   658篇
综合类   5802篇
社会学   1165篇
统计学   221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485篇
  2014年   1186篇
  2013年   853篇
  2012年   1154篇
  2011年   1612篇
  2010年   1654篇
  2009年   1408篇
  2008年   1823篇
  2007年   1233篇
  2006年   1031篇
  2005年   1047篇
  2004年   846篇
  2003年   778篇
  2002年   871篇
  2001年   840篇
  2000年   737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曹普 《天府新论》1996,(5):8-11
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之我见曹普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在我国的经济地理上形成了两个大的板块:日益发展的东部扳块禾[相对落后的西部板块”。从全国统一的经济发展系统来说,如何逐步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避免板块之间的逆向摩擦和碰撞,是中国制定面向ZI世纪发...  相似文献   
992.
认为在加入WTO以前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系统在某种意义上处于一种"超稳定状态",加入WTO使得这种状态失衡。继而根据非平衡非线性经济学理论,指出这种失衡使得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化具备外部动力学条件与内部动力学条件,西部高新科技产业化应与自身的资源禀赋相结合,通过高新科技产业化实现西部跨越式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93.
经济发展中的人本思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着"物本"和"人本"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以物为本"偏重物的产出及物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以人为本"则突出强调人的发展和人的基础作用。"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同人的全面发展同步进行的发展,是确保所有人而不只是部分人的发展,是重视并依靠人的因素而不是偏重于物的因素的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近代股份制的差异及其后果的对比分析 ,认为西方近代股份制的成功与中国近代股份制的不成功 ,皆因各自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安排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研究可以为我国今天的股份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制度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995.
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环境代价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正确行为,使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实施西部大开发必然要面临着环境代价这一问题,为了有效地控制环境代价问题,必须一靠政府有效干预,正确引导;二靠加强技术进步转变资源配置方式;此外,还要牢固地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996.
文章通过GDP总量、GDP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恩格尔系数等几项经济指标对武汉和北京、天津、上海1997年~2002年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了武汉在经济实力上存在的优势、差距和对策。  相似文献   
997.
从16世纪上半叶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到17世纪下半叶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完成,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科学革命,它不仅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格局,而且也改变了科学自身的地位及其格局.这一时期的科学精神不仅包括科学的理性精神即科学的存疑、探索、创新和兼收并蓄的精神,而且包括科学的伦理精神即科学活动主体的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崇德精神和坚持将科学造福人类的伟大目标--臻善精神.  相似文献   
998.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创造了后世士大夫无法彻 底摆脱其影响的原创性经典--元典.自春秋战国以来绵延两千余年的传统士大夫在元典精 神的影响下,形成了"言必称三代,文必据元典"把元典神圣化的元典主义.自从元典神圣 化以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便成为一种笼罩士人的普遍心理.在元典主义的统治下, 任何与元典精神相异的思想都被斥为"异端邪说","标新立异"也被视为"异端邪说"的 同义词.元典主义直接选择了它的文化模式儒家文化的一元化权威;以道德为中心的传统 文化;重义轻利,崇德尚力的理性文化等.这种元典主义在维系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和延 续性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首先,它束缚了知识分子创 造、求新的步伐;其次,元典主义造成中国近代文化的封闭性与排外性,很大程度上阻碍了 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因而缺少促成中国传统文化自我更新与新陈代谢的新的 文化因素,而与文化的现代化失之交臂,使中国近代文化转型步履维艰;最后,元典主义一 手树立的以儒家为独尊的一元文化权威,使近代文化转型缺乏可以互补的选择机制,使近代 文化转型走不出元典的"轴心"而转型不彻底.所以说中国的元典主义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失败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相关理论回顾,就我国是否会成为和是否应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或加工中心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在分析我国国有企也改革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具体国情和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在目前竞争优势还没有超越比较优势的情况下,要想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还仅仅是一个理想化的结果,但有可能成为世界加工中心,与此同时,又不能满足于"加工中心"的角色,而应该大胆鼓励一些地区努力成为某个产业的制造中心,并采取积极发展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在给别人加工过程中的主动创新,来加快国内企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与优化,努力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00.
关于加快实施民族地区城镇化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就城镇化与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实施城镇化战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是推动城乡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实施城镇化战略,必须科学定位、全面规划、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放开搞活、综合管理。在实施城镇化过程中要处理好城镇化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城镇化与市场化的关系,城镇化与扶贫、生态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