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254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713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明末清初遗民诗人的杰出代表钱澄之对陶渊明的接受可谓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在其人生后半段隐居田园期间,更是将陶公作为效仿的对象,写下了大量效陶的田园诗篇。本文拟从气节操守、生存方式与生活态度、诗文及艺术风格方面来论述钱澄之对陶渊明的接受。  相似文献   
92.
汉末魏晋诗歌重思辨,善于从时空的高度探讨人生的意义,追寻生命的本源。从《古诗十九首》到建安、正始诗歌,诗中充满了对人生苦短、时流倏忽的慨叹,诗歌风格苍凉而幽愤。及至东晋,王羲之、陶渊明用对自然人生的彻悟和特有的审美观稀释了人生短暂带来的痛苦,时空意识逐渐趋向和谐、宁静,逐渐消解了生命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93.
94.
在陶诗“鸟”意象中,高鸟、羁鸟、归鸟最能反映出陶渊明人生历程的三个阶段.“高鸟”象征他追求与进取的少年时代,“羁鸟”象征他形迹拘役的13年出仕生活,“归鸟”则代表他淡泊闲逸的田园生活.这三类“鸟”意象体现出了诗人不同时期所特有的生命价值取向:少年时期的他充满理想与抱负,立志要大展宏图;步入仕途的他看到官场的黑暗,在期待与彷徨中追寻退隐的自由;晚年的他追求真朴,崇尚自然,终于找到自己灵魂的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从西方的"互文性"文本理论出发,揭示了陶渊明与张衡、束皙的关系,对嵘<诗品>品陶之说进行了补充.文章特别强调陈寅恪对古人"应具了解之同情"的态度的重要性,通过理论的阐发和诗文的对照,表明了陶渊明对汉晋以来文学传统的继承.同时,本文对<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作者指出,陶渊明与张衡、束皙生活在不同的时代...  相似文献   
96.
陶诗的语言看似平淡、质朴、简净,但平淡中蕴思致,质朴中见风骨,简净中含深韵.尤其是诗中的动词运用往往平中见奇,拙中生巧,有独特的表达功能,是陶诗审美特征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陶渊明诗歌中动词运用值得人们深入地探析.  相似文献   
97.
施水清 《城市》2010,(6):68-70
公元421年,陶渊明写下中国文化史上脍炙人口的著作《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社会图画:人人劳动,自给自足,没有剥削和压迫,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公元1793年,大清国的乾隆皇帝拒绝了英国特使马戛尔尼的通商要求,并作出了一个令今人视为愚蠢至极的答复,表示天朝根本不在意“外夷货物”。乾隆皇帝的闭关锁国并没有成就他想像中的千古盛世,鸦片战争之后,  相似文献   
98.
唐前田园诗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诗经》时代,两汉时期,魏晋时期和南北朝时期.虽然唐前田园诗的创作还未形成气候,但已在题材内容、主题内涵方面确立了基本的表现范围;在创作方法、艺术表现上,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为唐代田园诗的繁荣、发展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99.
陶渊明以一个哲人的心态和思考来面对生命的终极意义,理性地探索着生命悲剧意识的消解方法,在同时代诗人不断发出对生命的留恋、对死亡的恐惧与苦痛的氛围中,表现了一个具有高度自觉的主观品格,能够不受时代风气和思潮左右的独立的自我,用自我理性的思考去面对人与生俱来的永远也无法解脱的痛苦———死亡,并且以自我的实践来证明。在魏晋非理性的生存形态中,理性地面对生命的悲剧性并化解着其苦痛无疑是陶渊明超越他人之处。  相似文献   
100.
陶渊明既是诗人 ,也是哲人。他以儒道思想对待人生和生活 ,发之于诗则形成了一种卓然于一般田园诗人之上的自然平淡之美。因此 ,深刻理解陶诗的艺术境界 ,就必须深入理解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