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9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8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145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正>网络集体行动是指网民群体利用网络舆论场,以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为话题,较大规模地在网络中表达言论、倡议观点和行动的集群现象。这一体现网络舆论生态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可以从西方集体行动理论的脉络中予以阐释。集体行动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个学术领域,从其发展和演化的进程,可以分  相似文献   
42.
从政治心理学角度看.“文革”的扩大化主要是由于集体行动的易感性与自主性之间的交叉作用。集体行动的易感性。使阶级斗争理论能够迅速点燃群众的革命激情;集体行动的自主性。使参与者的责任意识缺位.其欲求渐渐偏离发动者欲求。最终,一场民族的内乱在这种集体行动的易感性与自主性的交叉作用下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43.
奥尔森提出的“集体行动的逻辑”自身也存在“困境”,意识形态对于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实际上是从影响个人的效用函数出发,改变其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结果。本文通过大路前村公共环境卫生建设的案例介绍,分析在公共环境卫生建设的过程中,该村村民的意识形态在集体行动中发挥的作用,初步检验了意识形态可以促进集体行动,从而使集体行动走出困境。大路前村长期形成的包括村民集体主义观念在内的意识形态,有效地影响了村民的成本-收益比较,较好地解决了合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44.
集体行动中合作何以可能——从博弈论的视角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行动合作均衡的诉求构成人类永恒的政治主题之一,视角和观点的不同,带来分析结构论证和解释的差异。本文立足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来理解集体行动合作的难题,寻求合作博弈的均衡结果。从博弈论发展历程的几个阶段,探讨了熟人世界和陌生人世界的合作何以可能的问题,熟人社会清晰可辨的博弈历史形成的声誉机制有利于合作产生;在陌生人世界里,从行为纯正而非动机纯正作为出发点,以生存博弈为前提,道德博弈为生存博弈提供博弈框架,共同遵守内在博弈规则,内在博弈规则的演进和三方博弈的利益兼容机制,也可能达成合作。  相似文献   
45.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全球变暖趋势是整个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重要环境问题。由于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过程中需要支付巨额经济成本,且全球大气资源具有典型的国际公共物品特征,因此为了克服各国“搭便车”的倾向,国际社会需要制定新制度以促成有效的集体行动,保障国际公共利益。文章从国家行为体理性、自利的角度出发,借用了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的理论框架,以2005年2月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作为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提出为解决全球公共问题而设计的国际制度,吸引行为体加入的关键在于它能否有选择地为不同类型的成员提供单独的激励因素,而不仅仅是国际公共福利本身。  相似文献   
46.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构建和运作中,资源要素差异导致了合作社的组织权力在大户和小户之间的不平等分配。如果大户所行使的权力缺乏制衡,那么小户权益和合作社的集体资源将面临被盗窃的风险,难以发挥合作社的正功能。为应对合作社权力运作的失衡态势,小户社员必须积极参与合作社运作的集体事务,保护和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既要养成非正式的合作规范,又要构建合作社权力运作的制度规范、监督机制和冲突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47.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国家的兴衰》和《权力与繁荣》三部著作中。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三部曲"以个人理性为逻辑假设,以搭便车和分利行为作为逻辑依据,选择性激励是集体行动的思考重点,因为选择性激励会带来分利集团,分利行为会导致国家经济衰退。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旨在阐明,国家经济繁荣需要建立强化市场型政府以构建共容利益集团;结论是:权力先于繁荣、权力保障繁荣。  相似文献   
48.
利用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变迁作为研究对象,从影响农村居民集体行动的社会因素与财政因素两个维度,对农村公共产品自主供给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证实:“一事一议”制度有利于农村公共产品的结构优化,其显著提升了村级公共服务的供给绩效。农村传统的“宗族”社会结构有利于克服集体行动中的“自利行为”和“搭便车”倾向,促进了“一事一议”的开展,而当前逐步扩大的收入差距形成了公共产品的偏好差异,提高了“一事一议”的交易成本,但是有效率的村级治理体制对村庄开展“一事一议”具有促进作用。“一事一议”挂钩的财政补助,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实证研究结论对于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培育内生性的公共产品自主供给机制,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9.
集体行动现象一直备受社会科学共同体关注。最近20多年,社会心理学视角开始复苏,进入研究复兴期。19世纪思想家托克维尔的学说近年来受到国外政治学、社会学和舆论学界广泛的关注。基于对公众心态的深刻洞察力,托克维尔提出了"多数的暴政"与"舆论的宗教"概念。他一方面指出极端的平等反而会带来极端的专制,一方面希望从民主社会的内部发掘自由。针对公众舆论问题,他从政治与社会两个层面进行了思考。西方自由主义基本沿循了他政治层面的思路,但是他在社会层面的观点则一直被忽视。托克维尔所预言的庸众社会已成事实,值此之际,他的思想遗产更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50.
由于正式制度支持相对缺乏,权益受损的农民工往往诉诸集体的形式来实现权益维护。为什么有些农民工有参与集体行动的倾向,而另一些农民工却对集体行动的参与意愿较低?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影响农民工集体维权意愿的因素,考察工作嵌入与乡土关系嵌入对集体维权意愿的影响,可以发现工作嵌入会降低农民工的集体维权意愿,而乡土关系嵌入则会增强集体维权意愿,对老乡有着较高认同感的农民工更倾向于参与集体维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