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71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围绕着三星堆出土的兽面、人面、人头像、立人像、鸟形制品、青铜礼器等展开了讨论,并对鸟和人关系、青铜器技术的传来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2.
论容器隐喻的功能及映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容器隐喻的属性着手,论述容器的物理特性,并且发现容器隐喻有如下功能和特点:在容器内意味着安全、得到保护;容器内部的东西往往比较重要;在容器内意味着熟知和权威;在容器内意味着受控制、束缚;在容器内意味着事件的进行等。这些功能在容器隐喻内又形成了系统。容器的属性和功能形成了一个网络,共同制约着跨域间的映射,这也决定了容器隐喻的生成性。  相似文献   
113.
什么叫爱情?     
云南周小荣;浙江章新卫;四川梁日升;北京金晓光;黑龙江肖聪;甘肃吕政保等诸位诗友:你们好!因为我们这份杂志叫"爱情、婚姻、家庭",故很多读者投信给我主持的另一个栏目"人生信箱",问"什么叫爱情?"今天,我恰巧看到了一首诗,它对"爱情"说得较透,便在这里介绍给大家,看能否解开一些读者心里的爱情疙瘩。这首诗的题目是:  相似文献   
114.
关于虎形器物,在三星堆遗址中曾有多件出土.在成都市青羊区金沙村遗址中亦出土多件虎形器炉,时间在晚商至西周,在晚于上述时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巴蜀青铜器物中亦多有虎的形象出现.总之,在巴蜀地区早到殷商晚至近现代虎形器物或装饰一直盛行不衰.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虎的民族.这与他们的自然环境有关,也可说是他们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5.
本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物为主要依据,结合历史献,对祭祀性的青铜人物礼器所蕴含的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予以解读,在对三星堆遗址的历史地位作出全新评价的同时,通过对中国上古“无字历史”时期华夏先民的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交流的化载体形式进行梳理,认为三星堆遗址曾是中国上古历史时期华夏先祖祭祀活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6.
商周青铜器上大量的饕餮纹饰多被研究者做追根溯源式的研究,力求发现铸造者眼中的原形为何物,然而,对于已完全具备抽象能力的古人来说,创造出世间并不存在的形象并非不可能,越过探究原形的思维定式,从饕餮及其载体青铜礼器的功用———当时统治者采取的特有的政治及精神统治手段着眼,可以看出饕餮纹样带给人的恐怖、狞厉的感受正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囿于远古特有的认知方式,饕餮纹样的拥有者又将自身视为其所指的神的世界的一部分,二者一体的观念使得饕餮纹样中又蕴含着和谐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因这和谐是以客体对主体的压服、主体对客体的利用为前提的,所以它只能是一种前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7.
南京的历史将增添这样一页记载:2003年12月12日,南京迄今最重、最大的一口铜钟——“和平大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正式落成。 12月13日,在悼念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遇难66周年仪式暨南京国际和平日集会上,“和平大钟”被正式撞响。 这一口大钟铸造的背后,有着一连串曲折动人的故事,笔者作为这口大钟铸造的主要策划和设计人之一,特披露铸钟过程中的二三事,以飨读者。 1996年12月,在筹备悼念“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遇难60周年合肥史料展”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合肥某文化公司商定,由该公  相似文献   
118.
关于中国北方游牧业的起源,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游牧与农业的分离,其中恩格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混合经济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游牧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第三,中国北方游牧的兴起是在青铜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在中国北方青铜时代,人们已生活在一种依赖动物畜养而经常移动的方式中。第四,在混合经济向游牧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生态环境的变化可能是导致中国北方游牧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9.
120.
山东地区出土的周代青铜器较多,而其中青铜乐器占据了很大数量。这些青铜乐器上的铭文蕴含丰富的诗乐批评思想,充分体现了周代山东地区诗乐思想发展的较高水平。深入研究周代山东青铜乐器铭文,可以深刻认知以诗乐批评为核心的中国文学批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具体发展状况以及其中所呈现的地域特色,也可进一步探究周代中央王室与各诸侯国间诗乐思想互动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