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223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232篇
人才学   84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554篇
理论方法论   205篇
综合类   1347篇
社会学   353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王灿利 《职业》2021,(5):52-5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后期的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建议,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62.
《秘书之友》2016,(4):49
丹青高妙冠绝古今吴道子,唐代画家。又名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  相似文献   
63.
丝绸之路不仅是连接东亚与西亚的贸易古道,也是伊斯兰信仰传入中国的一条重要通道。不论是在中国广袤的西部,还是今天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丝绸之路途径的地方依然留有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早期的重要印迹。根据伊斯兰教研究者的考证,这些印迹及与之相关的传说有时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但是它们将域外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的历史记忆连接在一起,塑造了中国穆斯林的宗教认同,反映出穆斯林世界与中国交往的重要历史片段。  相似文献   
64.
65.
积弱百年陆沉危,红羊劫数日日催。 深邃幽灵匡命脉,南湖小舟聚才奇。  相似文献   
66.
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产教融合与创业都得到重视。本文借鉴工作嵌入创业模型,重点探讨产教融合职教体系如何影响高职生创业,并对创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7.
评教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对传统评教方式的分析,结合教学管理信息化理论与高职院校评教发展实践,论述了评教指标的设计、评教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等问题,以期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8.
在伊斯兰教义学的诸多命题中,真主的属性是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其中尤以"传述性"属性问题的争议最大。在这个问题上,不仅逊尼派与其他派别之间存在严重分歧,逊尼派学者之间也存在持久而激烈的争论,并严重影响逊尼派穆斯林内部的团结与和谐。本文在对罕百里、艾什尔里和马图里迪派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三派学者之间分歧的性质做出如下判断:关于真主属性问题的分歧是允许不同意见存在的学术争鸣而非不可调和的教派矛盾,不应当成为影响穆斯林内部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69.
关于德治,有三种重要的解释,也即德教、德政与道德法律化。它们都有各自的问题。德治作为德教的问题在于:德治如何能成为与法治比肩的治国方略?在证成德治时,如何能够从关于道德功用的事实判断推出德治这一价值判断?如何证成道德建设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如何证成国家介入道德建设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德治作为德政的问题是:德政已是人类社会的常识,似乎没有必要借助于德治的概念来推广,而且它无法很好地解释人们提出德治理念时心中已有的德治与法治的背景关系。德治作为道德法律化面临的挑战是:它可能会危及人们自由选择自己道德生活的权利,毁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扰乱人们的道德认知与评价,并使得法律必须满足的一些要件难以实现,影响法律规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0.
刘斌  赵宇峰 《东岳论丛》2019,40(4):176-183
从教义学的立场出发,在司法适用中恪守污染环境罪的形式及实质双重判断标准,显然是对于《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本身的回归。通过对个案以及类案的实证研究发现,司法实践中对于污染环境罪的入罪以及量刑近来都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单位追诉率的走低、务工人员入罪尺度的不一、量刑上的非规范化都是在司法适用中对教义学立场之偏离。污染环境罪教义学视阈下的司法适用应以新"十六字方针"作为价值引领,以严格依法定罪量刑作为基本要求,以强化裁判文书释法说理来实现看得见的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