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38篇
  免费   832篇
  国内免费   249篇
管理学   2015篇
劳动科学   97篇
民族学   477篇
人才学   509篇
人口学   83篇
丛书文集   10227篇
理论方法论   1778篇
综合类   16957篇
社会学   1946篇
统计学   230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644篇
  2022年   390篇
  2021年   686篇
  2020年   636篇
  2019年   615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506篇
  2016年   649篇
  2015年   1012篇
  2014年   2137篇
  2013年   1874篇
  2012年   2539篇
  2011年   2864篇
  2010年   2501篇
  2009年   2489篇
  2008年   2690篇
  2007年   2021篇
  2006年   1671篇
  2005年   1548篇
  2004年   1349篇
  2003年   1246篇
  2002年   1070篇
  2001年   980篇
  2000年   696篇
  1999年   346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1.
12.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在新疆地区的传播,历经了从边缘走向中心、从隐蔽走向公开,进而发展为常态化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诉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在场体现,也深度契合了新疆地区各族人民的迫切需求。面对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话语、文本和媒介等现实问题,党和政府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以建构话语路径、翻译出版经典著作以建构文本路径、完善本土大众传媒以建构媒介路径等来化解问题,从而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奠定了思想与理论基础,强化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地区的组织建设,也推进了本土传播媒介的发展与提升,更为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地区传播的理论探究提供了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吕振羽语录     
学习历史,依据我个人片面的粗浅的经验,可以分作"约""博""精"三步走。"约"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与历史知识打基础,选读有关经典著作和历史著作。"博"就是扩大知识领域和眼界,不只是要博览经典著作以及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的著作,而且要博览现代、近代、古代各家的历史著作和史论,博览有关原始资料性的主要书籍和文物,还要阅读其他学科同历史有关的重要著  相似文献   
15.
家作为日本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对日本的政治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江户时代建立的"幕藩体制"以及昭和时代的"家族国家观"为中心,试讨论日本的家与政治统治的关系,得出日本的政治统治是以家作为其统治基础,家与日本政治统治紧密相连是日本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新闻发布厅     
《人民周刊》2020,(9):18-19
中国疾控中心:援助工作整体提升检测能力和疫情防控能力5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介绍援鄂疾控工作发布会。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驻黄冈检测队队长张晓光介绍,从1月30日起,中国疾控中心就从国家疾控和各省级疾控抽调骨干力量,包括实验室和流调骨干力量组成流调队,参加湖北援助工作。检测队抵达湖北以后主要从事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实验室的检测工作。援助队员与当地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在很短时间之内完成了大量疑似病例和密接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林庚的《中国文学史》是他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编撰的教材,其独特的撰述风格及学术观点,在当时和随后的接受与批评中,分歧颇多。以朱自清和王瑶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林著过度注重“诗”的感悟,“史”的价值减色很多。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林著遭到大规模的批判,但政治因素居多,与学术关系甚微。海外学者对林著的批评,亦颇见分歧:梁容若等秉持“全然于胸”的文学史整体观,强调通史应记录文学史识,反对林著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阐发新式文学史观。陈国球等则充分肯定林著独特的书写风貌,认为其彰显的“诗性逻辑”往往开示出文学艺术的精微之处。本世纪以降,林著再次受到当代学者集体性关注,这昭示着文学史书写审美意识的重申和诗性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内圣外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典型特征之一,有其历史的传承性.因此,在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语境下,从“内圣外王”理想人格中挖掘出现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潜质,也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与逻辑的体现.创造诠释说与创造教育说为其转化出“创造”性人格,提供了理论依据.由“德”化“新”立“创”,善养创造思维多元要素,化育人生最高义,揭示出“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化为现实“创造”人格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民族观的核心主张是"各民族一律平等",并且为了真正做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及友好相处,在民族政策实施上着重强调"反对大汉族主义"。从历史效果来看,以这种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政策已经非常有效地根除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存在于民族间的矛盾与仇恨,并塑造了今天中国社会共有的、强烈的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