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5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荆楚文化是加强湖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财富。加强未成年人荆楚文化教育要做到“四个统一”:荆楚文化教育与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统一;荆楚文化知识教育与荆楚文化精神教育的统一;荆楚文化的学校教育与环境熏染的统一;弘扬荆楚文化精华与批判荆楚文化糟粕的统一。加强未成年人荆楚文化教育的途径有:营造荆楚文化氛围、利用文化产品来宣传荆楚文化、荆楚文化进课堂以及建立荆楚文化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92.
夏大兆 《北方论丛》2020,(1):5-15,66
无论是春秋时期的晋国,还是战国时期的三晋地区,《诗》学传授研读活动都是极为活跃的,我们认为,安大简《诗经》极有可能是流行于晋地的而由楚人抄写的一个摘编本。  相似文献   
93.
王闿运在《楚辞释》中求新尚奇的注释,其时代背景是清末公羊学派学术风气的影响,其特征主要表现在:注释篇目中将宋玉的《高唐赋》入选;注释体例简单而具体注文随意;中心内容贯穿求新尚奇之说,且在字词注释、章句说解、篇旨说解等方面均有明显体现。不足之处主要是由于崇尚新颖奇特带来附会之弊。  相似文献   
94.
楚秦刑事诉讼证据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刑事诉讼活动中,楚国和秦国已建立了确保诉讼证据合法性的制度,探索出了获取诉讼证据的方法与策略,并已善于运用不同的诉讼证据种类揭露犯罪。  相似文献   
95.
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艺术,以其多方面的辉煌成就,形成中华艺术发展史上第一个古典高峰,为后来艺术的发展确立了基调,奠定了基础.其中,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舞"艺术和青铜器艺术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诗经><楚辞>作为三代语言艺术最重要的收获,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不朽经典和范本.建筑、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虽然尚未迎来它们各自的最为辉煌的时代,但它们在三代所取得的成就仍十分重要,为其以后走向成熟与高度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石.三代除了上述一些主要艺术门类之外,还存在着其他一些工艺艺术门类,这些工艺门类,大多在原始社会已经存在,在三代时期,又有新的发展.在艺术思想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的艺术思想是中国古代艺术思想史上最为灿烂的篇章之一.由孔子开创、由孟子、荀子从不同方面予以充实、发展的儒家艺术思想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思想,成为中国古代艺术思想的两个根本支柱.  相似文献   
96.
公元前5世纪是楚国和雅典官制的成熟定型期。从对二者的行政、军事、经济等官制的比较中可见,由于政治体制的差异,楚国和雅典在职官设置、官员产生和其权力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但官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基本相似,官员都讲究出身,都在各自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于茀 《北方论丛》2001,(5):46-48
郭店楚简1993年出土,经整理小组的勤奋工作于1998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各篇文字大致可以通读,不过尚有别未释文字,其中《缁衣》第六章未释之“ ”字,经重新隶定和考证,应认定了“弁”字。  相似文献   
98.
秦汉之际的制度是秦制、楚制、汉制的嬗变。楚政权的封君赐爵制度包括封君、封侯及其他爵位,主要为虚封,不食邑;楚政权的赐爵制度以战国时代的楚国爵制和秦爵制为主,兼采其他诸国爵位又有所变化,对西汉爵制起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9.
汉赋是一代文学的代表,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汉赋的兴起是有很多因素促成的,而汉赋具有的明显的地域性特色却少有人谈及,本文尝试从地缘性因素解读汉赋的兴起。西汉政权是楚人建立的,楚地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在西汉得到很大程度的沿袭和发展。楚辞对汉赋的影响是直接的,没有楚辞就没有汉赋。汉文化大量继承了楚地文化传统。楚籍统治集团的偏爱与倡导进一步促进了汉赋的兴起与繁荣。汉赋以深深的楚地烙印为特色,在文学史上彪炳千古。  相似文献   
100.
对新从望山一号楚墓竹简中识出的5枚签牌(原编号146简等)内容作了集释,认为该墓竹简除了“卜筮祭祷”或“卜筮祷祠”简之外,尚明显存在另一个类别——签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