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69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93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15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国内外成熟的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基于测算方法的科学性,选择EG指数测算方法对我国制造业二十个大类的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结果发现,我国的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中等偏低,且呈现出很明显的行业特征。因此,现阶段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必须进行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62.
农业效率增进、技术进步区域差异及TFP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SFA),文章对1985-2008年中国29个省级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和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研究表明,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存在较为显著的时际差异和区际差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率均有提高,但增幅较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根本动因在于技术进步率而非技术效率,农业生产仍不具有规模经济性。  相似文献   
63.
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西部7个主要城市群在2001-2010年期间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2001-2010年期间,西部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上升了3.4%,主要来源是技术改进;选定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不稳定,最近出现了持续的下降趋势;西北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了5.3%,西南改善了2.1%.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西部城市群经济增长还处于投入增长阶段,利用效率整体偏低.  相似文献   
64.
应用DEA的Malmquia指数方法,对2000-2009年海南省及各市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海南省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缓慢,而各市县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大.推动海南省及各县市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则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共同影响,而海南省的规模效率普遍偏低,因此提高TFP增长率的途径应该是加快科技创新并提高投入要素的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65.
该文运用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1978—2007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978—2007年期间,各省市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加3.7%,其中东部地区增加4.3%,中部地区增加3.2%,西部地区增加3.6%,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技术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深化时期比改革开放初期时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贡献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且改革开放初期要素生产效率提高大于技术水平提高,改革开放深化时期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生产要素使用效率负增长。  相似文献   
66.
The ‘age of metrics’ or ‘the metric tide’ in the form of bibliometrics has largely by‐passed Social Policy. This study aims to broaden the focus from the most cited articles in Social Policy journals to discover the most cited works in Social Policy or ‘Social Policy's Greatest Hits’. It finds some 24 works with over 2000 Google Scholar citations, but only nine of these are by social policy writers. In terms of total citations, Gosta Esping‐Andersen's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is the clear leader by a significant margin, with the most cited Social Policy (or Social Administration) writers being Peter Townsend, Richard Titmuss, Ruth Lister and Jane Lewis. In addition to total citations, it presents citations per year, and ‘Social Policy citations’ (i.e. the use made of the work within the discipline of Social Policy). This list is headed by Gosta Esping‐Andersen and Paul Pierson, with the leading social policy writer being Jane Lewi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et of the ‘most plausible contenders’ for the works with greatest influence within Social Policy or ‘Social Policy's Greatest Hits’. It is concluded that, even with its flaws, bibliometrics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exploring the vast field of Social Policy.  相似文献   
67.
贫困缺口总指数的构造、分解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映梅  张提 《统计研究》2016,33(7):3-10
本文构造了一个新贫困指数 ,通过对 指数的因素分解及衍生指数的构造,提出了一些重要贫困指标的预测和推算办法。基于CHNS1991-2011年跨度20年的8轮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近20年来总贫困缺口率呈现年均6.39%的缩减率,其贡献全部来自贫困人口总规模递减这一因素的影响,而另外两个因素,即平均贫困缺口水平和贫困差异度则呈现年均小幅上升趋势,表明减贫质量不容乐观;以现有减贫模式对我国农村2020年的平均贫困缺口水平、贫困不平等程度、贫困规模等指标进行预测显示,减贫目标依然任重道远;提出了采用精准减贫,重心在于提升贫困人口获取收入的能力和缩小贫困不平等程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8.
任栋  王琦 《统计研究》2016,33(7):92-97
统计指数体系分析方法的一个较大不足就是局限于乘法形式的经济方程式,然而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目前的统计指数体系分析方法难以应用于形式多样的复杂经济现象的因素分析。本文把基于乘法方式的指数体系称之为指数体系的“乘法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将传统的只包含乘法关系的经济方程式加以扩展,将其推广到可以应用于加减运算的“加法模型”和包含全部四则运算的“混合模型”,建立了“广义指数分析模型”。该模型不仅保留了传统统计指数体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还可以较大地提高统计指数分析的深度和广度,由此可以基本解决统计指数体系分析方法的局限性问题。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根据中国2002、2005、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OECD的国外投入产出表和GTAP Version 7.0的SO2排放强度等数据,利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测算了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SO2,相关的行业结构分布以及隐含污染物在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流向,并通过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三大因素对出口贸易隐污染物的贡献大小。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至2007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创造了巨大贸易顺差,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隐含SO2顺差;迅速增长的贸易规模是出口贸易隐含污染物增加的主要因素,但是,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技术改进导致的SO2排放强度下降抑制出口贸易隐含SO2增加,而投入产出中间结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0.
要素均衡: 人类发展指数的算法改进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康强 《统计研究》2012,29(10):45-51
 人类发展指数是一个影响很大、应用很广的衡量人类发展成就的综合指标,但其传统算法存在两个统计缺陷:其一是缺乏对各向度本身的分布敏感性;其二是没有考虑各向度之间的均衡性。本文以后者为针对,采用测度准则法,提出一种以要素均衡为导向的人类发展指数改进法。实证显示,与人类发展指数的传统及现行算法相比较,此改进既能更好地体现人类发展的要义,也可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的统计鉴别力,所以可用作计算人类发展指数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