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0篇
  免费   591篇
  国内免费   245篇
管理学   15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73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82篇
丛书文集   2455篇
理论方法论   573篇
综合类   12352篇
社会学   325篇
统计学   5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888篇
  2013年   732篇
  2012年   1020篇
  2011年   1312篇
  2010年   983篇
  2009年   1114篇
  2008年   1089篇
  2007年   1213篇
  2006年   1195篇
  2005年   1067篇
  2004年   1027篇
  2003年   974篇
  2002年   843篇
  2001年   714篇
  2000年   403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41.
语文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意义。语文素质是由语言、思维、智能、心理素质构成的。但在目前 ,研究者多着眼于语言、智能素质的探讨 ,而对心理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的关系研究较少。本文着重从心理素质在语文素质中的作用、个性心理素质在心理素质中的作用及个性心理素质的养成等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2.
多元一体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关系密切相关。文章以具体的历史事实从语言影响、语言使用两个方面阐述了多元一体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43.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启人 ,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对儒学的现代转换做了巨大努力 ,同时对中国文化的缺陷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而这一点正是学界在研究梁漱溟乃至整个现代新儒学时所忽视的。认真探讨这一问题 ,无论是对于深化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 ,还是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4.
论谢榛的诗歌语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榛在他长期的诗歌理论研究和诗歌创作实践中 ,拟古而不泥古 ,重视语言的整体效果 ,反对使用生僻字、粗俗字 ,重视同义词的选用 ,注意“实字”和“虚字”的比例 ;他将音韵分为“平易”、“粗俗”和“艰险”三类 ,指出利弊 ,分析了四声“抑”、“扬”在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5.
中日文中存在着许多字序逆转的现象。要准确的理解和翻译 ,就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掌握其内在规律。中日文中存在的字序逆转现象不是随意产生的 ,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中日文中字序的逆转现象是两国文化长期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6.
试析袁宏道小品的语体解放及其与五四白话散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散文文体发展史上 ,袁宏道小品所创造、并在以后得到延续的新的语体是五四白话散文语体形成的历史渊源。这种语体较大程度地摆脱了唐宋古文抑扬顿挫的音节、从容舒缓的语气 ,以接近日常形态的方式组织语言 ,从而能更加准确生动地表现思想情感。这是古代散文语体的一次重要解放 ,并成为五四白话散文的滥觞  相似文献   
147.
中国文学史有关上古、中世、近世的分期法 ,早先是通过明治时代日本的中介影响 ,借鉴了西方历史的划分标准。这套标准本身有其特定的构架及内涵 ,故在今天采用上述分期法时 ,仍应考虑到与它的对应性。从我国早期文学的表现形态来看 ,至秦汉 ,文学的发展受专制独裁政体及思想统制的压抑 ,丧失了先秦文学中曾出现的相对比较自由的精神与批判意识 ,质性上显示出较明显的异面 ,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比照欧洲中世纪文学的情形 ,笔者赞同以秦汉作为中国中世文学的开端  相似文献   
148.
略论东南亚华族的族群认同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战以后 ,东南亚华人的国家认同 ,逐渐从认同中国转为认同于当地 ;其族群认同也从认同于中华民族转为认同于华人族群。各国华人的族群规模、经济实力、凝聚力 ,以及当地国政府的华人政策的不同 ,其华人族群认同的发展过程和走势也各不相同。但总体趋势是融合于当地社会 ,或作为族群之一构成当地国家民族的组成部分 ,或是同化于当地主体族群。他们作为东南亚人 ,在今后很长时间中仍将保持强弱不等的华人族群认同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9.
在清末中西祭祖纠纷中 ,中国教民扮演了颇为独特的两难角色。清末中西祭祖冲突大多发端于祭产或族产上的纠纷 ,以经济利益的争夺为引子 ,并介入行政、外交等手段 ,从而质变为中西文化冲突的一种模式。因此 ,产权利益的得失 ,是中国教民首先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同时 ,族群归宿所带来的认同感 ,也严重困扰着中国教民。中国教民在产权利益、族群归宿与外来信仰间无从抉择 ,其摇摆变易的形象 ,反映了身处祭祖纠纷困境的中国教民的两难心态。  相似文献   
150.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中药知识产权的专利保护、商标保护、行政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的现状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除运用现有的办法外 ,应着重改善和加强中药的专利保护 ,利用高新技术解决专利侵权不能认定等问题 ,从而建立起有效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