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民族学   10篇
丛书文集   246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1160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集中对茅盾1949年以前有关鲁迅的论述和评价进行了梳理。主要讨论了茅盾"鲁迅论"的分期、内容及特点,其中涉及到茅盾在研究鲁迅作品时的几个重要理论术语和提法,指出了茅盾"鲁迅论"对鲁迅研究界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42.
熊权 《云梦学刊》2009,30(1):5-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开创者之一,李何林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左翼文艺研究和鲁迅研究两个方面。他的《中国文艺论战》、《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仍是当今学界现代文艺思潮研究不可忽略的出发点;他的鲁迅研究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史观结合,堪称建国后鲁学“正统派”的代表。对李何林而言,革命经历影响学术选择,学术方法、理路体现革命信仰和斗争思维.我们要从“革命”与“学术”的交融来理解其现代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43.
社会参与意识在鲁迅文学活动价值生成中具有怎样的意义?从人们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中能窥见文学创作观念、文学批评观念以及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变迁。正确认识社会参与意识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也有利于当前的文学创作和批评。  相似文献   
44.
中共党史上的"龙华二十四烈士事件",牺牲者是在反对王明而集会时被告密,从而遭国民党当局逮捕杀害,故对事件真相的揭露和对暴政的抗议长时间受到来自国共双方当权者的禁锢阻挠;而二十四烈士之中的柔石等五位是左翼作家,鲁迅和"左联"冒着生命危险悼念同志和朋友被害,揭露事实真相,使"左联五烈士事件"造成的影响远大于"龙华二十四烈士事件"。这并非鲁迅和"左联"有意掩盖"龙华二十四烈士事件"真相,而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向外界揭露真相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45.
南社与“左联”是晚清以来历史上较有影响的政治文化社团。前者,鲁迅与之发生过联系而未参加。后者,鲁迅被推举为盟主。从鲁迅对这两个社团的历史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同中存异的政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6.
鲁迅常以冷静从容的幽默笔法叙述一些沉重、悲惨乃至残酷的场面或事物 ,这种笔法具有现代“黑色幽默”的性质。此种黑色幽默用于正面的人或事 ,未免不够严肃或慎重 ,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鲁迅对残酷现实的愤激之情 ,显示了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气  相似文献   
47.
近代实业家卢作孚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 192 5年筹建民生公司以前 ,他是典型而真诚的教育救国论者 ,致力于实业建设后仍以教育为实业的核心。卢作孚的教育活动多姿多彩 ,涉及了民众教育、学校教育、企业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等诸多领域 ,期间恰是中国教育转折、反思并通过争鸣和实验而走向中国化探索的关键时期。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 ,卢作孚作为教育家应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8.
鲁迅小说的社会杂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借用巴赫金有关长篇小说的话语理论和福柯有关话语权力的思想,对鲁迅小说作了新的解读。从整体上看,鲁迅小说以鲁镇和未庄为中心,构成了一个社会杂语的环境,其间六个层次的话语的运动,体现了世纪初处在流动、变化之中的乡土中国各个话 语集团较量的实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个话语集团:被剥夺了话语权、以他者话语为自己话语的“失语”的人们;尚未掌握话语权、只能以反常或疯狂的形式出现的代表新兴话语力量的“独语”的人们;处在传统话语与新兴话语张力中的“双语”的人们。鲁迅正是通过上述各种话语力量互相消长、互相激荡的运动的揭示,表达了对辛亥革命后局势的忧虑和对传统话语的批判。  相似文献   
49.
<文赋>是陆机探讨文学理论的专著.在<文赋>中,陆机第一次提出了为文"用心"的问题."用心"问题即文学创作心理问题.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谈"心"者不少,但直接阐述文学创作心理问题,并将其作为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对象,陆机是第一人.陆机的<文赋>具体阐述了应感问题、想象问题、语言问题和灵感问题等诸多文学创作心理问题.<文赋>直接而具体地探讨文学创作心理问题与我国古代哲学"以心为主"的理论探讨模式有着密切的理论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0.
淮南节度使高骈在史书中一直被认为"惑于神仙之说",通过对崔致远<桂苑笔耕集>考察,却发现这是淮南节度使实行的一种改革.它的目的是克服唐王朝军政、财政全面崩溃的困境,使其走向完全独立化."妖人吕用之之党"其实具有下层商人的特性,而且跟扬州周边有盐铁专卖的关系,因此可以说是改革的旗手.促使他们灭亡的原因就是当时各州府互相斗争的状态的持续,这到五代十国时也成了诸势力的政治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