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78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1257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民族院校图书馆由于其民族性、历史性和地域性,有着与一般图书馆不同的独有的特性。民族院校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精华应该成为民族地区图书馆馆员自我修身的法宝。  相似文献   
52.
"天下为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产生了恒久影响并具有普遍价值的内核,它体现着中华大社会共同体在其历史生活中蕴含和表现出来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观及相应的社会、政治、伦理思想,在先秦思想家中已经形成,在帝制时代经历了复杂的嬗变但要旨得以保持,在现代中国的兴起中继续构成深沉的历史文化基础。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建设,需要深切体察中国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文化基因,追求公共权力运作的普遍合理性,严格制约公权力的私有化,在公私张力场域把握合理的中道。  相似文献   
53.
儒释道思想因素与苏轼人生艺术的关系,表现在学习和应物两个方面。苏轼对儒释道三家的学习,一方面是自觉的广博的学习和吸取,既沉潜深入而具体落到实处,又虚怀客观不以先入之见阻止自己学习;另一方面是在学习中将三家精神根本性的主张“打通”,以他特有的熔铸才能,构造成了一个周密的思想结构。他对三教思想在学习基础上的融会,不是所谓“为学术而学术”,而是“遇物而应,施则无穷”的“应物”。  相似文献   
54.
论方东美的文化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家中有浓厚诗人气质的代表人物方东美的文化哲学理念,阐释其经由中西文化的比较以及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精神的阐扬所建构的以科学文化为基础、以哲学文化为核心的"艺术、哲学、宗教"三者"合德"的思想文化体系,衡论方东美文化哲学思想在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尤其是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中的地位和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55.
儒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学术流派或学术思潮,以此为标志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儒学发展的每一段落,甚至包括其分化和遭到叛逆的段落,均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导致其时文学思潮、热潮或特定创作倾向的产生.这种情况可大致归纳为:孟、荀尚义劝学与宏辩文学思潮;两汉经学与大赋高潮;魏晋玄学与文学尚简嗜奇热潮;两宋理学与文学尚理倾向;明代理学发展与文学思潮的演变,具体表现为阳明心学与小说浪漫化思潮、泰州学派与小说世俗化倾向;清代乾嘉学风与小说炫耀才学热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重要的两个系统,儒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这种特定联系,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的重要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理论蕴涵.  相似文献   
56.
唐代儒学日趋衰落 ,但安史之乱前后 ,又出现儒学复兴思潮 ,这种思潮是推进文体革新的直接动力。儒学复兴的倡导者萧颖士、李华等人都明确地提出了文体复古的观念 ,即为文效法魏晋以前 ,创立一种骈散相间 ,句式灵活 ,适合于阐扬儒道的新文体。  相似文献   
57.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道德教化方面,以"独尊儒术"为基本指导原则,在对人"性"作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提出"性待教而善"的重要观点,主张"任德教而不任刑",强调设"教化堤防",用儒家的"三纲五常"之说教化百姓.与此相一致,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显德以示民"等道德教育方法.从总体上看,董仲舒的道德学说既有值得继承的合理因素,亦有需要剔除的封建杂质,应当认真予以清理.  相似文献   
58.
中国山水画尤其是文人山水画中总是或隐或现地置一或几处农舍、几个渔夫或樵夫。在这些山水画中的农舍、渔夫、樵夫的诗意存在中,我们可挖掘出一种不同于释道哲学的另一种诗境,被称之为"神农氏之诗境",即墨家的诗意哲学。墨家由于重视人的食本能,理论本体就是"民以食为天"。勤劳质朴、自食其力和省吃俭用的农夫、渔夫和樵夫成了墨家提倡赞扬的主体。墨家勤劳自立的农夫在被道家精神渗透后,有了诗意的存在,唯恐异化的农业劳动成了一种自觉自愿的生命活动,也形成了中华民族赞美农业劳动的审美理想。"此中有真意",日常生活的诗化使农夫、樵夫、渔夫成了人生的最高存在方式,也是农业文明的最高价值。于是在文人山水画中出现农舍、渔夫和樵夫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59.
朱学与王学 ,一个强调社会伦理规范的强制性约束 ,一个强调道德修养的内在性自觉。二者体现了儒学“内圣”与“外王”的二重属性 ,这二重属性恰好互为补充地体现了儒学的基本价值。从宋至明朱学与王学孰轻孰重的论争 ,只是儒学这二重属性孰轻孰重的争论 ,也是儒学为适应不同时代的需要而作的自我调适和补强。  相似文献   
60.
李二曲是关学中的重要成员 ,他对儒学进行的条分缕析 ,在今天仍有意义。他强调做儒要做真儒 ,儒的价值在于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应用 ,不能应用的儒学 ,对社会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