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5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335篇
民族学   14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60篇
丛书文集   1054篇
理论方法论   334篇
综合类   5160篇
社会学   605篇
统计学   71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722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577篇
  2010年   524篇
  2009年   481篇
  2008年   491篇
  2007年   548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516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398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政治文化对官场小说有着深刻的影响。当代反腐政治文化在题材和主题上规约着当代官场小说,表现为题材的新闻性和主题的反腐性。同时,传统政治文化包括"官本位"观念、道德自律和权术文化等,也对当代官场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当代官场小说成为折射传统政治文化的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相似文献   
992.
民族主义原则损伤之后--中国150年羡憎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维规 《社会科学》2006,4(5):18-31
尼采提出"羡憎情结"在人类道德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之后,马克斯·舍勒对这一精神现象进行了深刻的研究."羡憎情结"是西方现当代社会、历史、政治等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民族情感受挫以后及文化危机之时的典型对外回应方式之一,也是建构集体"自我图象"和"他图象"的心理驱动力.话语分析方法及形象学研究可以揭示,中国150年来的一些典型论说,正是来自内外冲突与心灵创伤的"羡憎情结".  相似文献   
993.
论我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我国的一项制度创新,但是这一创新存在着是否合法的问题。从我国的试点城市看,这种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在权力来源、权力行使主体和权力范围等方面与法律存在冲突。为此,在制度创新的同时,我们需要制定配套措施,解决合法性问题,以实现我国法制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994.
关于高校学报非核心期刊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属于学术期刊,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高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在学术期刊实行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评价机制后,高校学报中的非核心期刊面临着严峻的生存与发展危机。面对困境,学报中的非核心期刊应该在不断提高编辑人员自身素养的前提下,认清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办出特色,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995.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approach to constructing confidence sets (CS's) for the true parameter in models defined by conditional moment inequalities/equalities. We show that by properly choosing instrument functions, one can transform conditional moment inequalities/equalities into unconditional ones without losing identification power. Based on the unconditional moment inequalities/equalities, we construct CS's by inverting Cramér–von Mises‐type or Kolmogorov–Smirnov‐type tests. Critical values are obtained using generalized moment selection (GMS) procedures. We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S's have correct uniform asymptotic coverage probabilities. New methods are required to establish these results because an infinite‐dimensional nuisance parameter affects the asymptotic distributions. We show that the tests considered are consistent against all fixed alternatives and typically have power against n−1/2‐local alternatives to some, but not all, sequences of distributions in the null hypothesis.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for five different models show that the methods perform well in finite samples.  相似文献   
996.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具体形式表现为: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形态的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是文化软实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也丰富了文化软实力的资源。作为生产形态的科学技术促进了文化软实力资源信息化,渗透到文化软实力构成要素之中,为文化软实力奠定了技术基础。在资本主义社会,尤其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成为该社会的意识形态,被用来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合理性进行辩护,提升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97.
杨昕 《理论界》2014,(6):1-3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其内涵可以界定为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依据其自身的理论特性与现实影响,拥有解释、规范和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与进程的资格、能力、身份与地位。强制性与非强制性、渗透性与非渗透性、历史性与动态性、排他性与开放性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98.
查晓刚 《理论界》2014,(7):164-167
国际政治中对于权力内涵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从国家实力到硬实力、软实力,再到巧实力。这不仅反映了国际体系的变化和发展,也意味着一国整体外交能力建设应该不断纳入新的因素。但如何优化组合这些因素,以提升一国的巧实力和整体外交能力,目前尚缺乏明确的原则。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和边际效应,包括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效应和生产要素投入边际产出递减效应等视角,可以在确定外部挑战和机遇、加强整体外交能力的软硬实力基础,以及提升巧实力方面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9.
赵宗博 《理论界》2014,(8):17-21
作为政治权力取得、分配和行使的制度化安排,政治权力体制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中枢和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权力的取得与分配,是政治权力体制的基础和支柱;政治权力的行使则是其外在表现。政治权力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取决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基本矛盾,体现出民族国家经济、政治与社会运行方面的特性。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政治权力体制的中国特色,即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权力体制。要发挥政治权力体制核心的功能,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就必须超越一般政治组织把取得执政地位作为中心目标的境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00.
许恩姬 《理论界》2014,(9):138-141
世界金融危机后,随着美国国际地位的下滑和中国国力快速提升,美国对中国的戒心也随之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两国间的认识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这一议题进行分析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展望意义重大。根据中美之间的相互认识与构想来看,中美两国在经济方面维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但中国和美国依然就在核心利益方面进行着相互竞争。而且可以预测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中国将以更积极的姿态,更明确的立场处理中美关系。因此,中国对于核心利益的坚定态度、中美间的矛盾,以及基于相互尊重的对等的中美关系,所有这些都必将让中美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