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7篇
民族学   1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65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195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有关刘孝标《广绝交论》的写作时间,学术界主要有天监七年、天监九年两种观点。考察刘孝标在天监年间的行迹不难发现,天监十一年是刘孝标生平思想变化的重要转折点,以此为界,他由之前的汲汲于仕途功名彻底转向拒弃名利、向往隐逸。这一思想心态的蜕变,是《广绝交论》一文的基本创作前提,该文即作于此年。  相似文献   
52.
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意义重大。应以宏观的视野对南方谈话进行整体性观照,从实践理性、辩证理性、价值理性三个维度准确把握其理论品质,这对当前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3.
戴望舒和萧红都是著名作家。戴望舒与萧红的交集,不仅仅是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来往,也有朋友之间的私交,以及在人格魅力上的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但在萧红研究里,戴望舒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关于戴望舒的资料看来是故意舍弃了。本文意从戴望舒在香港向萧红与端木约稿、戴望舒与萧红在香港的交谊、戴望舒在萧红研究中缺失缘由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4.
文章穷尽性考察描写了南宋时期禅宗语录《五灯会元》中"相似"比拟句式的使用情况,从历时的角度考察各类比拟句式的来源、演变,并从共时的角度揭示其在《五灯会元》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5.
姜敬爱与萧红小说语言均具质朴、细腻、清新、明丽之特质,但在遣词造句上,前者酷爱拟声叠词,后者善用奇语散句;在五觉运用上,前者的嗅觉描写丰富而细腻,后者的通感手法精当而奇特;在辞格使用上,两者都擅长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但描写的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作为创作时代与创作语境极为相似的作家,姜敬爱与萧红小说语言描写的不同主要源于作家创作个性的差异和她们对语言艺术的独特追求。  相似文献   
56.
邓小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创新基本原则和以人民利益为创新评价标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基本方面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实现了理论的创新。研究邓小平的创新思想,对于深刻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更好地发挥邓小平理论对于现实的指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从加快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教学的现实感和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等方面,对当前"三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从邓小平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入手 ,研究了邓小平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论 ,研究表明 ,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才能够很好地解决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59.
兰陵萧氏是中国中古时期显赫的士大夫家族,历经梁、陈、隋、唐400余年,且始终活跃在这个时期上层社会的舞台上。文章对兰陵萧氏家族信仰的形成及变迁做初步探讨,力图揭示以兰陵萧氏为代表的中古士大代夫家族信仰的变迁与中国中古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变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0.
萧红以杰出的讽刺批判艺术,深刻展示了病态、落后与原始的乡土民俗文化,从而使人们从历史、民俗、文化的角度,真正切入中国乡土社会的内部,了解当时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和乡土社会的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