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36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杜甫题画诗的传播学观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古代 ,文学是除绘画及其复制品、画史、画论等传播绘画作品的形式之外的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以此为前提 ,聚焦杜甫题画诗 ,揭示了其对唐人画作画面形貌的切真描摹 ,画作神韵的独到刻画 ,从而传画作之“真” ;揭示了其由画作引发的关于社会、人生、思想取向的感悟 ,传画外之意。说明杜甫题画诗在唐代及后世明晰、深刻、内蕴丰厚地传播唐人绘画作品的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杜诗中与佛教有关的作品是研究杜甫思想的重要资料。杜甫对佛教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佛教艺术的接触和与僧人的交往 ,加深了他对异质文化的了解和思考 ,但并未使他对宗教产生太大的兴趣。佛教的博爱、劝善思想与儒家的民胞物与、仁民爱物思想在杜甫晚年思想中得到高度的融合。佛教思想补充和丰富了杜甫的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以许浑、杜牧、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的晚唐诗坛,表现出明显的唯美倾向,与其前“元和诗变”的政治实用化原则明显不同。究其原因,既有在险恶的政治情势中消极避世并转而致力于纯艺术天地的外因,也有回归缘情文学传统的内在动力。在古近骄散的文体替兴过程中,诗律益趋整密,诗风尤显多样,并在客观上成为唐末诗歌复归齐梁的推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杜诗学是燕赵学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燕赵地区在历史上涌现过一批独具特色、成果卓著的杜诗学文献著述,其中虽颇多散佚,但现存许多文献在杜诗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因此亟需对其存佚概况进行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15.
吴闿生编撰的《晚清四十家诗钞》前二卷专录桐城诗派后期诸子的诗作,凸显了桐城派北传之后围绕吴汝纶渐次形成的"冀州—莲池"诗人群体组合,而其诗学批评在继承桐城诗派"诗文一体"、"熔铸唐宋"的基础上,突出了宗风杜甫的祈向,尤其注重涵容雄奇诗风,反映出时代风云之气在内心深处的激荡。  相似文献   
16.
杜苟鹤,一个生逢乱世的社会底层文人,一生奔波求取功名?经历坎坷,身心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他的诗歌体现了晚唐的衰世之音。杜苟鹤诗之悲情主要表现在乱世亡国之悲、命运之悲、人格之悲。  相似文献   
17.
杜甫教子"熟精<文选>理",且"续儿诵<文选>",明确表现出对<文选>一书的情有独钟.事实上,杜甫自觉接受<文选>,其诗歌创作深受<文选>的影响.我国古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量散见在诗话、笔记、注释等文本中,大致说来,这些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得以展开:一是从宏观上探讨杜甫接受<文选>的原因和表现,它触及<文选>选文、杜甫诗学思想等诸多理论问题;一是从微观上对杜诗和<文选>作文本分析,探讨其间的因革关系,它重在对杜甫诗歌创作技艺和规律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杜甫一生创作了三首《望岳》,望的分别是泰山、华山和衡山。本文力图寻找出流贯其中的思想蕴含和人生际遇的不同,从而对三首《望岳》作出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合理的诠释。同时认为,杜甫始终都没有放弃“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而随着的人生遭遇的转变,这一理想的内涵在其不同的人生时期又存在着鲜明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对《石壕吏》、《新婚别》、《又呈吴郎》三首诗歌来解读杜甫所塑造的老妪、新娘、寡妇三种类型的劳动妇女形象,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劳动妇女形象所体现出的一种在苦难生活中诞生的坚强生命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20.
与其诗歌创作一样,遗山的词创作始终贯穿着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尊崇和追摹.独特系统的杜诗学理论,相近相仿的人生经历,是遗山词学杜甫的根本原因.而诸种杜诗风格的融入,是遗山词学杜的具体表现.杜诗对宋金词人如周邦彦、苏轼、辛弃疾、元遗山等影响很大,其中以元遗山最为显著和独特.因此,称遗山词为词中的"杜陵嫡派"是毫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