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7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1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邓乔彬 《文史哲》2004,(4):110-116
词真正起于中唐,刘禹锡和白居易是主要作者,所作以抒情为主,与中唐以来诗因功利化而成为"羔雁之具"显为不同。晚唐温庭筠和韦庄的词主要有代言和自抒的区别,《花间集》为歌唱而编选,基本是"伶工之词",到南唐词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文化转换来说,中唐词是进士文化中的"中隐"思想和享乐意识的体现。西蜀和南唐词是两种不同的宫廷文化的体现。而宋初词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晏、欧为代表,继续并发扬冯延巳一派,表现出士大夫文化"忧生"的一面,一是柳永所代表的俚俗一派,与市井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2.
生态环境对辽代契丹习俗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庆 《文史哲》2003,(5):26-30
生态环境与民族习俗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辽代东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 ,对生活在这里的契丹人的生活与习俗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草原环境孕育了契丹人与畜牧相关的习俗文化 ,山 (林 )水(畔 )环境孕育了契丹人与渔猎相关的习俗文化。而受辽代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寒冷而多雪的气候条件的影响 ,又使契丹人的习俗文化生发出了许多与气候特性相关的“特质”内容 ,使其更具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63.
This paper seeks to illustrate some of the distinctive national featur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 law, and ideology in Papua New Guinea. While the concept of ‘native custom’ was initially the creation of Australian colonial la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 and law acquired a new complexion around the time of national independence in 1975, and the political use of the Tok Pisin words kastom and lo, both then and since, reveals that their relationship is not like that of the two things commonly known as ‘custom’ and ‘law’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or the political discourse of a country like England or Australia. Instead, their relationship has to be understood through an exploration of the metaphorical use of the Tok Pisin word rot (‘road’), which seems to stand for something midway between a ‘cult’ and an ‘ideology’, and throug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 in which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large-scale resource development have transformed the post-colonial political landscape.  相似文献   
64.
"子不语怪、力、乱、神"反映了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春秋时是我国文化史的轴心时代,中国学术史上的第一个无神论思潮已经形成.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以鲜明的人文性与现实性特立于学术思想之前沿,孔子已具有鲜明的无神论倾向.但孔子推崇周礼,而丧祭之礼产生于对鬼神信仰的基础上,故孔子只能以"不语"怀疑之.  相似文献   
65.
本文通过民族志调查的方法,讨论了梅山宗教文化在儿童养育健康中的实践意义。儿童养育的梅山医俗与巫术治疗主要有"巫"、"水师"和"草药郎中"三种形式,其所承载的民间医疗知识主要体现在脐带处理、预防感冒、打"火罐"、刮痧、治疗疳积、草药等方面,并辅以收惊和出神等仪式治疗。  相似文献   
66.
清代以来的云南是一个瘟疫高发区,乾隆末年集中爆发,嘉庆朝至光绪朝为流行的高峰期.流行地域遍及三迤。流行瘟疫的种类有动物间瘟疫和人间瘟疫,人间瘟疫以腺鼠疫和瘴气最为严重,造成大面积人口死亡。时人认为,云南寒暑不分、地气宣泄不畅、民智落后和地震是瘟疫爆发的原因,而战乱、人口的增殖和流动速度加快、公共卫生建设落后和民众卫生观念缺失加剧了瘟疫的传播和危害。云南官民面对瘟疫流行,往往建坛打醮,求神祈祷。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来改善公共卫生,而民国元年云南颁布的《防疫章程》,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卫生防疫体制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67.
在实证的基础上介绍了甘洛县新市坝镇尔苏藏族婚姻习俗;对新市坝镇尔苏藏族婚姻支付的变迁进行了调查研究。适度的婚姻支付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但是过度的礼金收集增加了部分家庭的经济负担,婚姻支付问题虽属个体行为,但"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会产生不和谐因素,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8.
戴香智  熊英 《社会工作》2011,(14):88-90
殡葬这一永恒的社会活动必然需要受到社会政策的调控,而殡葬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种种梗阻。本文拟将通过选点实地调研,基于社会政策视角和分析方法,对W市Z村殡葬改革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尚存的梗阻现象进行分析,进而从文化张力、民众认同、执行机制等方面针对如何有效推进殡葬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9.
哀祭文作为应用文的一大类别,它在材料的选择、感情的抒发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一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体现了其它应用文体所不具有的特殊要求。从哀祭文写作的特殊性,可以推知应用写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刘勰的哀祭文写作理论给我们一个极其重要的启示:尽管应用文都具有实用的功能,但由于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体现不同的目的,因而需要或“全任质素”或“杂用文绮”的写法。一句话,应用写作并不一概拒绝文学的手法!把应用文一概视为“简易通俗”,这是未能深入地认识应用文写作规律的表现。  相似文献   
70.
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的巫官文化中的招魂习俗在屈原的《招魂》中被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本文通过青海民间招魂习俗与屈原《招魂》的比较,佐证楚文化与江河源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